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董项陶腰
dǒng xiàng táo yāo

【拼音】:dǒng xiàng táo yāo

字义分解
董项陶腰的解释
词语解释
像董宣的脖子那样强硬、像陶潜的腰那样挺直,形容刚直清高,决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向权贵低头、为势利屈腰。
综合释义
“强项令”董宣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人,董宣守候拦住湖阳公主的车马,数落公主纵容包庇罪犯的过失,并当着她的面把犯罪的家奴打死。大失颜面的公主向弟弟光武帝告状,皇帝大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理直气壮诘问皇帝,并以头击柱欲自杀。光武帝命令宦官扶着董宣,让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终究不肯就范。董项陶腰[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义熙元年(@@@@@),@@@@@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屈躬侍奉这些乡里小人呀。”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义熙元年(@@@@@),@@@@@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屈躬侍奉这些乡里小人呀。”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董项陶腰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