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礼至
lǐ zhì

【拼音】:lǐ zhì

【注音】:ㄌ一ˇㄓˋ

【结构】:礼(左右结构)至(上下结构)

【繁体】:禮至

字义分解
礼至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乐章名。礼至[lǐzhì]⒈古乐章名。
引证解释
⒈古乐章名。按,《汉书·礼乐志》、《宋书·乐志一》、《北史·儒林传下·何妥》“礼至”均作“永至”。朱起凤认为“永至”之“永”为“礼”之形讹。参阅《辞通》卷十六。引汉荀悦《汉纪·惠帝纪》:“皇帝入庙门,奏《礼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薺》、《肆夏》也。”
网络解释
礼至礼至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ǐzhì,意思是古乐章名。
综合释义
古乐章名。汉荀悦《汉纪·惠帝纪》:“皇帝入庙门,奏《礼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薺》、《肆夏》也。”按,《汉书·礼乐志》、《宋书·乐志一》、《北史·儒林传下·何妥》“礼至”均作“永至”。朱起凤认为“永至”之“永”为“礼”之形讹。参阅《辞通》卷十六。
网友释义
lǐzhìㄌㄧˇㄓㄧˋ礼至(礼至)古乐章名。汉荀悦《汉纪·惠帝纪》:“皇帝入庙门,奏《礼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按,《汉书·礼乐志》、《宋书·乐志一》、《北史·儒林传下·何妥》“礼至”均作“永至”。朱起凤认为“永至”之“永”为“礼”之形讹。参阅《辞通》卷十六。
汉语大词典
古乐章名。汉荀悦《汉纪·惠帝纪》:“皇帝入庙门,奏《礼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按,《汉书·礼乐志》、《宋书·乐志一》、《北史·儒林传下·何妥》“礼至”均作“永至”。朱起凤认为“永至”之“永”为“礼”之形讹。参阅《辞通》卷十六。
其他释义
1.古乐章名。
礼至造句
1.婚姻是一项投资爱情相当于注册资金,结婚证相当于营业执照,婚礼相当于开业典礼。至于收益如何,那要看甲乙双方的合作情况了。
2.但惟有一次例外,也就是书中第二十八回、二十九回,从元妃赏赐端午节礼至贾府清虚观打醮。
3.惟是生灵涂炭,恻焉在怀,倘贵朝果以爱民为心,不谷不难,降心相从,遵事大之礼,至通好之后,巡逻兵哨,自当调回。
4.一旦察觉对方熟不拘礼至无礼,胸怀差距不在一两个等量级,有修养之士通常会退后一步观察,拉开一些距离,在原有关系上做减法。
5.立一营,营内一台,结一草人,人身上书敌人姓名,头上一盏灯,足下一盏灯,脚步罡斗,书符结印焚化,一日三次拜礼,至二十一日之午时。
6.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朱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园内完好保护着朱熹第二次回乡祭祖亲手种植的槠树,历经800多年岁月洗礼,至今已成参天大树。
7.按照惯例,组织上总会对新来的干部扶上马送一程,周文初来乍到,省里应该送他一个大项目作为见面礼,至于送什么项目,刘飞作为市委书记,是很有发言权的。
8.臣读《礼》至宣尼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使子路出延射曰:溃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于射也。
9.第三是梁冠,象征着冠者将拥有成人的一切权利与责任;接下来还要醮冠者、字冠者、三拜,最后冠者还要聆听长辈的训辞,庄重地向长辈行拜礼,至此礼成。
10.按照惯例,组织上总会对新来的干部扶上马送一程,周文初来乍到,省里应该送他一个大项目作为见面礼,至于送什么项目,刘飞作为市委书记,是很有发言权的。[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礼至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