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鼎足而立
dǐng zú ér lì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注音】:ㄉ一ㄥˇㄗㄨˊㄦˊㄌ一ˋ

【词性】:成语。

【简体】:鼎足而立

【繁体】:鼎足而立

字义分解
鼎足而立的解释
词语解释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炊具,有三足。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鼎足而立[dǐngzúérlì]⒈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引证解释
⒈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引《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杨晋叔夫人,郭氏也。父名郭羲,与陈秀皆飞虹同时人,鼎足而立者也。”徐迟《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汉语大词典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杨晋叔夫人,郭氏也。父名郭羲,与陈秀皆飞虹同时人,鼎足而立者也。”徐迟《黄山记》一:“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国语辞典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鼎足而立[dǐngzúérlì]⒈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引《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成语解释鼎足而立
辞典简编版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 【造句】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亦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其他释义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近反义词
鼎足而立造句
1.战国七雄鼎足而立,各国皆有吞并海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纳八方之野心,一时间,华夏大地,风云变幻,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2.本文讲述主人公郑毅从人间界不名一文的小子成长为神界震慑一方的霸主,期间经历精彩无比,同时修真,魔法,科技的文明鼎足而立,互争高下。
3.成帝绥和元年,采纳何武的建议,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
4.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5.且狡焉思启,何国蔑有?英、法忌俄实甚,若联为掎角,鼎足而立之,即谓事在旦夕可也。
6.三家电脑公司鼎足而立
7.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鼎足而立
8.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它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性报道鼎足而立
9.旺角是与铜锣湾鼎足而立的主要购物区。
10.“三国”时期,魏蜀吴鼎足而立,各自都有吞并他国,统一天下的雄心。
鼎足而立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