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使人心归向正道。语出《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2.使心端正而无偏邪。正心[zhèngxīn]⒈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⒉公正无私之心。
引证解释
⒈谓使人心归向于正。引语出《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吾闻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为本。”⒉公正无私之心。引《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网络解释
正心正心: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也自然地会与自己面前的事物融合,故能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这种心气也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的感应相符。《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综合释义
使人心归向正道。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吾闻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为本。”使心端正而无偏邪。《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网友释义
正心: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也自然地会与自己面前的事物融合,故能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这种心气也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的感应相符。《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汉语大词典
(1).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吾闻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为本。”(2).公正无私之心。《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国语辞典
语本《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使人心归向于正,为大学八条目之一。正心[zhèngxīn]⒈语本使人心归向于正,为大学八条目之一。引《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⒉公正无私的心。引《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辞典修订版
语本《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使人心归向于正,为大学八条目之一。汉.董仲舒〈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公正无私的心。《管子.任法》:「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
辞典简编版
使人心归向正道。语本《礼记.大学》。 【造句】诚意正心是修身养性的第一步。
其他释义
1.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2.公正无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