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偏格
piān gé

【拼音】:piān gé

【注音】:ㄆ一ㄢㄍㄜˊ

【结构】:偏(左右结构)格(左右结构)

【简体】:偏格

【繁体】:偏格

字义分解
偏格的解释
词语解释
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偏格[piāngé]⒈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
基础解释
通过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引证解释
⒈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宋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引唐名贤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诗,用偏格者十无一二。”
网络解释
偏格又称为变式。格律诗中不很常用的格式称为偏格。如五律、五绝使用首句不入韵为常式,首句入韵的则称为偏格。(宋人沈括《梦溪笔谈》以平起式为偏格)。七律、七绝则相反。
综合释义
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宋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贤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诗,用偏格者十无一二。”
汉语大词典
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贤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诗,用偏格者十无一二。”
国语辞典
近体五言诗第二字平起、七言诗第二字仄起的称为「偏格」。相对于正格而言。偏格[piāngé]⒈近体五言诗第二字平起、七言诗第二字仄起的称为「偏格」。相对于正格而言。
其他解释
言偏体之格也。五言绝句及五言律以平声起者曰偏格,七言绝句及七言律则以仄声起者曰偏格也。见「作诗法」条。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诗第二字侧入,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
其他释义
1.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偏格造句
1.大我和小我;正格和偏格;有执和无执;空白和空间。
偏格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