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自媚
zì mèi

【拼音】:zì mèi

【注音】:ㄗˋㄇㄟˋ

【结构】:自(独体结构)媚(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自媚的解释
词语解释
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犹自娱。自寻乐趣。自媚[zìmèi]⒈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⒉犹自娱。自寻乐趣。
引证解释
⒈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引《史记·淮阴侯列传》:“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后汉书·陈忠传》:“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諂自媚。”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⒉犹自娱。自寻乐趣。引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瞻波国》:“后有天女,降迹人中,游殑伽河,濯流自媚,感灵有娠,生四子焉。”
网络解释
自媚自媚(英文:Kitsch)这个词80年代末中国读者在昆德拉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已经遇到过。但是这本书中文译者将它的意思译反了,译成了“媚俗”,即讨好别人的意思,而这个词更准确的意思是“自媚”,即讨好自己、迎合自己。现在学界也有译为“刻奇”的,这个音译也是出于无奈,但是总比译反掉了好一些。
综合释义
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后汉书·陈忠传》:“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諂自媚。”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人习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於众为善。”犹自娱。自寻乐趣。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瞻波国》:“后有天女,降迹人中,游殑伽河,濯流自媚,感灵有娠,生四子焉。”
汉语大词典
(1).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后汉书·陈忠传》:“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谄自媚。”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犹自娱。自寻乐趣。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瞻波国》:“后有天女,降迹人中,游殑伽河,濯流自媚,感灵有娠,生四子焉。”
其他释义
1.自动去谄媚﹑巴结他人。2.犹自娱。自寻乐趣。
自媚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