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诱谕
yòu yù

【拼音】:yòu yù

【注音】:一ㄡˋㄩˋ

【结构】:诱(左右结构)谕(左右结构)

【繁体】:誘諭

字义分解
诱谕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亦作'诱喻'。2.诱导教喻。
基础解释
亦作/'诱喻/'。诱导教喻。
引证解释
⒈亦作“诱喻”。诱导教喻。引《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諭招纳,皆礼召其豪右。”晋道恒《释驳论》:“乃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喻,一则迫愶。”《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严明束吏手,诱諭提民耳。”
网络解释
诱谕词语解释
综合释义
亦作“诱喻”。诱导教喻。《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諭招纳,皆礼召其豪右。”晋道恒《释驳论》:“乃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喻,一则迫愶。”《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严明束吏手,诱諭提民耳。”
网友释义
yòuyùㄧㄡˋㄧㄩˋ诱谕亦作“诱喻”。诱导教喻。《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晋道恒《释驳论》:“乃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喻,一则迫愶。”《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严明束吏手,诱谕提民耳。”
汉语大词典
亦作“诱喻”。诱导教喻。《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晋道恒《释驳论》:“乃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喻,一则迫愶。”《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严明束吏手,诱谕提民耳。”
其他释义
1.亦作'诱喻'。2.诱导教喻。
诱谕造句
1.常劝权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诱谕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