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1.亦作'诱喻'。2.诱导教喻。
基础解释
亦作/'诱喻/'。诱导教喻。
引证解释
⒈亦作“诱喻”。诱导教喻。引《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諭招纳,皆礼召其豪右。”晋道恒《释驳论》:“乃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喻,一则迫愶。”《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严明束吏手,诱諭提民耳。”
网络解释
诱谕词语解释
综合释义
亦作“诱喻”。诱导教喻。《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諭招纳,皆礼召其豪右。”晋道恒《释驳论》:“乃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喻,一则迫愶。”《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严明束吏手,诱諭提民耳。”
网友释义
yòuyùㄧㄡˋㄧㄩˋ诱谕亦作“诱喻”。诱导教喻。《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晋道恒《释驳论》:“乃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喻,一则迫愶。”《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严明束吏手,诱谕提民耳。”
汉语大词典
亦作“诱喻”。诱导教喻。《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晋道恒《释驳论》:“乃大设方便,鼓动愚俗,一则诱喻,一则迫愶。”《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善言诱喻,软语问讯。”宋司马光《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严明束吏手,诱谕提民耳。”
其他释义
1.亦作'诱喻'。2.诱导教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