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名闻
míng wén

【拼音】:míng wén

【注音】:ㄇ一ㄥˊㄨㄣˊ

【结构】:名(上下结构)闻(半包围结构)

【简体】:名闻

【繁体】:名聞

字义分解
名闻的解释
词语解释
名声。犹闻名。名闻[míngwén]⒈名声。⒉犹闻名。
引证解释
⒈名声。引《庄子·人间世》:“名闻不争,未达人心。”汉贾山《至言》:“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四方乡风。”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⒉犹闻名。引《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为朱晦翁还有一件;为着成心上边,硬断一事,屈了一个下贱妇人,反致得他名闻天子。”钱锺书《围城》一:“他在柏林大学,听过名闻日本的斯泼朗格教授的爱情演讲。”
网络解释
名闻名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ingwen,是指佛学术语。
综合释义
名声。《庄子·人间世》:“名闻不争,未达人心。”汉贾山《至言》:“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四方乡风。”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犹闻名。《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为朱晦翁还有一件;为着成心上边,硬断一事,屈了一个下贱妇人,反致得他名闻天子。”钱锺书《围城》一:“他在柏林大学,听过名闻日本的斯泼朗格教授的爱情演讲。”名闻[míngwén]声名。《书经.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句下汉.孔安国.传:「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大地。」
汉语大词典
(1).名声。《庄子·人间世》:“名闻不争,未达人心。”汉贾山《至言》:“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四方乡风。”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2).犹闻名。《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为朱晦翁还有一件;为着成心上边,硬断一事,屈了一个下贱妇人,反致得他名闻天子。”钱钟书《围城》一:“他在柏林大学,听过名闻日本的斯泼朗格教授的爱情演讲。”
国语辞典
声名。《书经.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句下汉.孔安国.传:「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大地。」名闻[míngwèn]⒈声名。《书经·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句下汉·孔安国·传:「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大地。」
名闻造句
1.因地处贵阳的重要关隘地带,自明代以后便名闻于世。
2.在专利方面的工作,包括海关备案,西盟斯亦名闻遐迩。
3.清朝推翻后,广府地区有名的食家“太史公”江孔殷移居同福路,购置大量土地,在此创制新菜,宴饮宾客,名闻省港澳。
4.历史上的济南,曲艺之繁盛名闻海内,产生了山东快书、章丘梆子、梨花大鼓、五音戏、山东落子等民间艺术。 
5.金门高粱酒名闻遐迩,我就只饮一小杯,已觉香气扑鼻,味道醇正,的确是名不虚传。
6.金门高粱酒名闻遐而,我就只饮一小杯,已觉香气扑鼻,味道醇正,的确是名不虚传。
7.多年来,这颗旱莲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至今仍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专,名闻于世的象征。
8.小不点回程经孤山白堤走回来的,白堤右手牵着孤山左手拽着断桥,一路浏览了西冷社、文澜阁、玉带桥到了断桥,季节不对看不到名闻遐迩的断桥残雪。
9.五常隶属哈尔滨辖区,位于黑龙江的最南端,与吉林省榆树县隔河相望,是名闻遐迩的“稻花香”水稻原产地。
10.十万亩杨树丰产林名闻天下,两次国际杨树会在这里召开。
名闻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