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人听
rén tīng

【拼音】:rén tīng

【注音】:ㄖㄣˊㄊ一ㄥ

【结构】:人(独体结构)听(左右结构)

【简体】:人听

【繁体】:人聽

字义分解
人听的解释
词语解释
1.众人所知闻。2.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人听[réntīng]⒈众人所知闻。⒉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
基础解释
众人所知闻。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
引证解释
⒈众人所知闻。引《后汉书·朱浮传》:“浮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豫章徐稺、彭城姜肱……德行纯备,著于人听。”⒉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引《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胡三省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唐太宗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网络解释
人听人听,名词,意为众人所知闻,百姓的视听
综合释义
众人所知闻。《后汉书·朱浮传》:“浮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豫章徐稺、彭城姜肱……德行纯备,著于人听。”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胡三省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唐太宗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人听[réntīng]人听之也,入于人之耳也。《后汉书·朱浮传》:「事虽昭明,未达人听。」
汉语大词典
(1).众人所知闻。《后汉书·朱浮传》:“浮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稚传》:“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德行纯备,著于人听。”(2).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胡三省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唐太宗讳,改民为‘人’,《通鉴》因之。”
其他解释
人听之也,入于人之耳也。《后汉书·朱浮传》:「事虽昭明,未达人听。」
人听造句
1.男人老要找个人听他夸口,女人则老要找个肩膀给她的头挨靠。
2.我不懂市场,不会曲意逢迎,只会讲自己的故事,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听我说,我只能说给自己听,没有收入,没有听众,孤单过,挨饿过,但没有后悔过。
3.爱心是阳光,让人感受到温暖,爱心是温暖,让人尝到甘甜的泉水,爱心是泉水,让人听到希望的歌声,爱心是歌声,让人获得慰藉。
4.被一些队员放在了对立面的迟尚斌此时还在告诫队员要自尊自爱,只是他的话能有多少人听进去值得怀疑。
5.怒气与急躁妨碍人听忠告。
6.命运给了你特别的安排,让你穿越过树影如牢狱的山谷,跋涉过深而远的路径,临渊而立,看到天际不可言说的光亮。它想让你可以讲故事给别人听。也许这就是任务。
7.好些个音乐家,我只喜欢瓦格那,他的曲子声响最大,吹奏的时辰可以安心措辞,旁人听不见。
8.北京人说雾霾严重:站在天安门广场,看不见毛爷爷。上海人听见:哼!今早我们打开钱包抽出一百,也看不到毛爷爷啊;今天都别出门了,现在的上海随便给人个大嘴巴子,一回头人没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上海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9.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人或有声望的家庭,却有着骇人听闻,多年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在小说里读到。
10.昨晚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案件。
人听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