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蛮触相争
mán chù xiāng zhēng

【拼音】:mán chù xiāng zhēng

【注音】:ㄇㄢˊㄔㄨˋㄒ一ㄤㄓㄥ

【词性】:成语。

【简体】:蛮触相争

【繁体】:蠻觸相爭

字义分解
蛮触相争的解释
词语解释
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⒈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综合释义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不离蜗角。◎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蛮触相争[mánchùxiāngzhēng]蛮氏是蜗牛右角上的国家,触氏是左角上的国家,两国为争地,每十五日就战一次,死伤逾万。典出庄子˙则阳。比喻为小利而时起争端。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或作蛮争触战、蛮触干戈、干戈蛮触、蜗角之争。
网友释义
蛮触相争,成语,典出《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后遂以“蛮触相争”等指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国语辞典
蛮氏是蜗牛右角上的国家,触氏是左角上的国家,两国为争地,每十五日就战一次,死伤逾万。典出《庄子.则阳》。比喻为小利而时起争端。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也作「蛮争触战」、「蛮触干戈」、「干戈蛮触」、「蜗角之争」。蛮触相争[mánchùxiāngzhēng]⒈蛮氏是蜗牛右角上的国家,触氏是左角上的国家,两国为争地,每十五日就战一次,死伤逾万。典出也作「蛮争触战」、「蛮触干戈」、「干戈蛮触」、「蜗角之争」。引《庄子·则阳》。比喻为小利而时起争端。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成语解释蛮触相争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蛮氏是蜗牛右角上的国家,触氏是左角上的国家,两国为争地,每十五日就战一次,死伤逾万。典出庄子˙则阳。比喻为小利而时起争端。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顾答以蛮触相争,天朝从不过问。或作蛮争触战、蛮触干戈、干戈蛮触、蜗角之争。
其他释义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出处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蛮触相争造句
1.略观大体,同盟会固多不直,共和党亦务诈欺,蛮触相争,不离蜗角。◎章炳麟《致江西统一党支部函》一
蛮触相争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