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醇雅
chún yǎ

【拼音】:chún yǎ

【注音】:ㄔㄨㄣˊ一ㄚˇ

【结构】:醇(左右结构)雅(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醇雅的解释
词语解释
淳厚雅正。淳朴雅致。醇雅[chúnyǎ]⒈淳厚雅正。⒉淳朴雅致。
引证解释
⒈淳厚雅正。引明李东阳《明故征西将军镇守宁夏后军都督佥事周公墓志铭》:“公醇雅有礼度,中亦负气,蒞事斩斩。”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其为文,源流兼賅,粹然一出於醇雅。”姚锡钧《<春声>自序》:“锡钧撰次是书,一衷醇雅。”⒉淳朴雅致。引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祖宗设立内官,其巾帽服佩,自有一定制度,其名色多非外廷所晓,而旧制醇雅,每寓等威节省之谊。”
网络解释
醇雅淳厚雅正,淳朴雅致
综合释义
淳厚雅正。明李东阳《明故征西将军镇守宁夏后军都督佥事周公墓志铭》:“公醇雅有礼度,中亦负气,蒞事斩斩。”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其为文,源流兼賅,粹然一出於醇雅。”姚锡钧《<春声>自序》:“锡钧撰次是书,一衷醇雅。”淳朴雅致。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祖宗设立内官,其巾帽服佩,自有一定制度,其名色多非外廷所晓,而旧制醇雅,每寓等威节省之谊。”
汉语大词典
(1).淳厚雅正。明李东阳《明故征西将军镇守宁夏后军都督佥事周公墓志铭》:“公醇雅有礼度,中亦负气,莅事斩斩。”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其为文,源流兼赅,粹然一出于醇雅。”姚锡钧《〈春声〉自序》:“锡钧撰次是书,一衷醇雅。”(2).淳朴雅致。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祖宗设立内官,其巾帽服佩,自有一定制度,其名色多非外廷所晓,而旧制醇雅,每寓等威节省之谊。”
其他释义
1.淳厚雅正。2.淳朴雅致。
醇雅造句
1.从而以碑帖兼容、取法宽泛、融合浑然为内质,创作出质妍并茂、体势峻拔、气息清脱、韵致醇雅的自家风范。
2.李啸将魏碑、墓志与唐楷相结合,在结字、笔法上互相融通,形成质妍并茂、体势峻拔、气息清脱、韵致醇雅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
3.六必居的酱菜醇雅咸香,在明清时就已经是京城家喻户晓的名吃了。
4.广陵自古多才俊,崇德好学、兴文尚艺,真风流醇雅之才子乡也。
5.她追寻余派那精醇雅正的声音。
6.京剧的老生余派和旦角梅派,是最精醇雅正的唱腔艺术。
7.初见李啸,一般人会认为他的字应该是粗犷、敦厚、苍浑的;但观其字,俨然是隽逸、灵动与醇雅的,这似乎与其外表并不一致。
8.欢迎到森林城市,茶的故乡,中国茶城思茅来作客,康提将为你奉上一碗柔和醇雅的普洱茶”。
9.其书法,篆、隶、真、草,无一不精,真草取法钟、王,笔力浑厚,气息醇雅;篆隶更具功力,书名遍播大江南北。
10.大楷取法颜、柳,小楷出入钟、王,力求醇雅古朴;隶书柔和碑简,结体朴茂。
醇雅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