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耸然
sǒng rán

【拼音】:sǒng rán

【注音】:ㄙㄨㄥˇㄖㄢˊ

【结构】:耸(上下结构)然(上下结构)

【简体】:耸然

【繁体】:聳然

字义分解
耸然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形容惧怕。2.形容高立。耸然[sǒngrán]⒈高耸貌。⒉惊惧貌。耸,通“悚”。⒊诧异貌。耸,通“悚”。⒋敬畏貌。耸,通“竦”。
引证解释
⒈高耸貌。引唐皮日休《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按,此君谓竹。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⒉惊惧貌。耸,通“悚”。引《后汉书·蔡邕传》:“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蜋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蜋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旧唐书·李德裕传》:“何弘敬、王元逵承詔,耸然从命。”宋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只见蜀兵安然无事,大桶小担,搬运水浆,饮马造饭。朵思见之,毛髮耸然。”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那鬼的叫声突然到我脚边上来叫了!这真是使我全身的毛骨都耸然起来。”⒊诧异貌。耸,通“悚”。引宋苏轼《答黄鲁直书》:“軾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隆冬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⒋敬畏貌。耸,通“竦”。引唐司空图《疑经后述》:“孙郃自淮阳缄所著新文而至,愚雅以孙文不尚辞,待之颇易,乃见其《卜年论》,又耸然加敬。”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素不为辞章,及升堂諭众,随意而言,悉成文理,劝戒深切,听者耸然。”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仁宗闻其名,欲召见,会寇入平凉,詔图形以进,於是天下始耸然畏慕之。”
网络解释
耸然耸然,汉语词汇,拼音是sǒngrán,意思是。出自《霍山赋》等文。
综合释义
形容高立。唐皮日休《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按,此君谓竹。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形容惧怕。耸,通“悚”。《后汉书·蔡邕传》:“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蜋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蜋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旧唐书·李德裕传》:“何弘敬、王元逵承詔,耸然从命。”宋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只见蜀兵安然无事,大桶小担,搬运水浆,饮马造饭。朵思见之,毛髮耸然。”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那鬼的叫声突然到我脚边上来叫了!这真是使我全身的毛骨都耸然起来。”诧异貌。耸,通“悚”。宋苏轼《答黄鲁直书》:“軾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隆冬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敬畏貌。耸,通“竦”。唐司空图《疑经后述》:“孙郃自淮阳缄所著新文而至,愚雅以孙文不尚辞,待之颇易,乃见其《卜年论》,又耸然加敬。”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素不为辞章,及升堂諭众,随意而言,悉成文理,劝戒深切,听者耸然。”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仁宗闻其名,欲召见,会寇入平凉,詔图形以进,於是天下始耸然畏慕之。”
汉语大词典
(1).高耸貌。唐皮日休《霍山赋》:“岳之尊,端然御极,耸然正位,静然而听,凝然而视。”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三:“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节为贵,而此君面目耸然。’”按,此君谓竹。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2).惊惧貌。耸,通“悚”。《后汉书·蔡邕传》:“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旧唐书·李德裕传》:“何弘敬、王元逵承诏,耸然从命。”宋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时始至此邑,鄙怀耸然,自谓今职在甸内,去京师不数舍,朝有施为而夕闻焉。”《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只见蜀兵安然无事,大桶小担,搬运水浆,饮马造饭。朵思见之,毛发耸然。”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那鬼的叫声突然到我脚边上来叫了!这真是使我全身的毛骨都耸然起来。”(3).诧异貌。耸,通“悚”。宋苏轼《答黄鲁直书》:“轼始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隆冬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4).敬畏貌。耸,通“竦”。唐司空图《疑经后述》:“孙合自淮阳缄所著新文而至,愚雅以孙文不尚辞,待之颇易,乃见其《卜年论》,又耸然加敬。”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师素不为辞章,及升堂谕众,随意而言,悉成文理,劝戒深切,听者耸然。”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仁宗闻其名,欲召见,会寇入平凉,诏图形以进,于是天下始耸然畏慕之。”
国语辞典
形容惧怕。耸然[sǒngrán]⒈形容惧怕。引《后汉书·卷六〇下·蔡邕传》:「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⒉形容高立。引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辞典修订版
形容惧怕。《后汉书.卷六零下.蔡邕传》:「吾心耸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形容高立。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
其他释义
1.高耸貌。2.惊惧貌。耸﹐通'悚'。3.诧异貌。耸﹐通'悚'。4.敬畏貌。耸﹐通'竦'。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耸然造句
1.虽然心怀忐忑,但是其容堪怜,口齿清晰,情词恳切,听者莫不耸然动容。
2.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3.显的非常突然,寂静的巷子猛的传出一阵令人毛发耸然的尖号这声,犹如心脏被一绳子狠狠勒紧了一般,没有一丝犹豫不决,龙天直直的朝巷子奔去。
4.朵思见了,毛发耸然,只以为是四泉毒水都奈何不了汉兵,回顾孟获叹道“莫不是神兵!”。
5.他猛地清醒了过来,感到毛发耸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奇怪的空间。
6.在生命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那所有应该做而没有做的,逐日侵蚀沉淀之后,贮满泪水,就成为遗憾湖。那所有不该做而又做了的,层层堆积重叠之后,暗影耸然,就成为悔恨山。
7.静夜寂寂,这种凄凉哀怨之音,使人毛发耸然
8.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9.从灵魂里涌现着一股恐惧,让我毛发耸然
10.然而,一些学院成员对于加入在演讲中挺直腰杆镇压群众示威的政府军队的思想和毛骨耸然
耸然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