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耸动
sǒng dòng

【拼音】:sǒng dòng

【注音】:ㄙㄨㄥˇㄉㄨㄥˋ

【结构】:耸(上下结构)动(左右结构)

【简体】:耸动

【繁体】:聳動

字义分解
耸动的解释
词语解释
耸动sǒngdòng。(1)肩膀、肌肉等向上动。(2)惊动,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吃惊。耸动[sǒngdòng]⒈肩膀、肌肉等向上动。例他肩膀微微耸动一下,脸上显出吃惊的神情。英shrug(one’sshoulders);⒉惊动,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吃惊。例耸动视听。英createasensation;
基础解释
1.(肩膀、肌肉等)向上动。2.恐惧震动;使人震惊。3.使人感动或激励。4.怂恿。
引证解释
⒈恐惧震动;使人震惊。耸,通“悚”。引《南史·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詔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於容貌。”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潘甫﹞且称见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时皆耸动。”宋王禹偁《送薛昭序》:“试於凤阁,文不加点,数刻而成。灿乎千言,耸动臺阁。”明宋濂《<使南稿>序》:“有若元凯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羣听。”《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晁梁醒来,方知道士果是神仙,原来是母亲的显应,耸动得人越发尊奉那个祠堂。”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试观各国之大政党,无不一言既出,耸动全球。”⒉感动。引《旧唐书·裴度传》:“及度奏河北事,慷慨激切,扬于殿廷,在位者无不耸动。虽武夫贵介,亦有咨嗟出涕者。”《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因诵《子张问达》一章,语言琅然,气节慷慨,闻者耸动。”⒊使人感动或激励。引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严饰祠宇乃助教之方……非欲自奉也。盖不崇不侈,无以耸动羣品,俾坚凑善之心耳。”宋苏轼《御试制科策》:“人君之言与士庶不同,言脱於口而四方传之,捷於风雨。故太祖、太宗之世,天下皆讽诵其言语,以为耸动之具。”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惟阳明先生从游者最众,然阳明之学自足耸动人。”梁启超《新民说》九:“皆‘不自由毋寧死’之一语,耸动之,鼓舞之。”⒋怂恿。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清陈天华《警世钟》:“男子一举一动,大半都受女子的牵制。女子若是想救国,只要日夜耸动男子去做,男子没有不从命的。”⒌犹抖动。引巴金《春》二:“﹝她﹞低头哭起来,两个肩头在飘散的长发下面微微地耸动。”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九章:“他将带回来的爆炸管儿递给梁永生,而后耸动着双眉汇报。”
网络解释
耸动耸动,指向上动,惊动、故意夸大事实、使人吃惊、耸动视听。见《南史·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於容貌。”
综合释义
恐惧震动;使人震惊。《南史·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羣僚相随,见传詔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於容貌。”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潘甫﹞且称见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时皆耸动。”宋王禹偁《送薛昭序》:“试於凤阁,文不加点,数刻而成。灿乎千言,耸动臺阁。”明宋濂《<使南稿>序》:“有若元凯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羣听。”《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晁梁醒来,方知道士果是神仙,原来是母亲的显应,耸动得人越发尊奉那个祠堂。”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试观各国之大政党,无不一言既出,耸动全球。”感动。《旧唐书·裴度传》:“及度奏河北事,慷慨激切,扬于殿廷,在位者无不耸动。虽武夫贵介,亦有咨嗟出涕者。”《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因诵《子张问达》一章,语言琅然,气节慷慨,闻者耸动。”使人感动或激励。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严饰祠宇乃助教之方……非欲自奉也。盖不崇不侈,无以耸动羣品,俾坚凑善之心耳。”宋苏轼《御试制科策》:“人君之言与士庶不同,言脱於口而四方传之,捷於风雨。故太祖、太宗之世,天下皆讽诵其言语,以为耸动之具。”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惟阳明先生从游者最众,然阳明之学自足耸动人。”梁启超《新民说》九:“皆‘不自由毋寧死’之一语,耸动之,鼓舞之。”怂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清陈天华《警世钟》:“男子一举一动,大半都受女子的牵制。女子若是想救国,只要日夜耸动男子去做,男子没有不从命的。”抖动。巴金《春》二:“﹝她﹞低头哭起来,两个肩头在飘散的长发下面微微地耸动。”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九章:“他将带回来的爆炸管儿递给梁永生,而后耸动着双眉汇报。”
汉语大词典
(1).恐惧震动;使人震惊。耸,通“悚”。《南史·江夷传》:“每从游幸,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潘甫﹞且称见率精兵二十万水陆并进,时皆耸动。”宋王禹偁《送薛昭序》:“试于凤阁,文不加点,数刻而成。灿乎千言,耸动台阁。”明宋濂《〈使南稿〉序》:“有若元凯之为使,义正辞严,足以耸动群听。”《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晁梁醒来,方知道士果是神仙,原来是母亲的显应,耸动得人越发尊奉那个祠堂。”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书》:“试观各国之大政党,无不一言既出,耸动全球。”(2).感动。《旧唐书·裴度传》:“及度奏河北事,慷慨激切,扬于殿廷,在位者无不耸动。虽武夫贵介,亦有咨嗟出涕者。”《朱子语类》卷一一九:“因诵《子张问达》一章,语言琅然,气节慷慨,闻者耸动。”(3).使人感动或激励。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严饰祠宇乃助教之方……非欲自奉也。盖不崇不侈,无以耸动群品,俾坚凑善之心耳。”宋苏轼《御试制科策》:“人君之言与士庶不同,言脱于口而四方传之,捷于风雨。故太祖、太宗之世,天下皆讽诵其言语,以为耸动之具。”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惟阳明先生从游者最众,然阳明之学自足耸动人。”梁启超《新民说》九:“皆‘不自由毋宁死’之一语,耸动之,鼓舞之。”(4).怂恿。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清陈天华《警世钟》:“男子一举一动,大半都受女子的牵制。女子若是想救国,只要日夜耸动男子去做,男子没有不从命的。”(5).犹抖动。巴金《春》二:“﹝她﹞低头哭起来,两个肩头在飘散的长发下面微微地耸动。”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九章:“他将带回来的爆炸管儿递给梁永生,而后耸动着双眉汇报。”
国语辞典
抖动、震摇,如:「他激动的两肩不住的耸动。」耸动[sǒngdòng]⒈抖动、震摇。例如:「他激动的两肩不住的耸动。」⒉劝诱、鼓动。也作「怂恿」。引《福惠全书·卷三二·升迁部·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
辞典修订版
抖动、震摇,如:「他激动的两肩不住的耸动。」劝诱、鼓动。《福惠全书.卷三二.陞迁部.简词讼》:「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耸动本官,为怨家报仇雪愤。」也作「怂恿」。
辞典简编版
抖动、震摇。 【造句】看她两肩不住的耸动,好像是在伤心的哭泣着。劝诱、鼓动。 【造句】这些谣言足以耸动人心,最好赶紧澄清。
其他释义
1.恐惧震动;使人震惊。耸﹐通'悚'。2.感动。3.使人感动或激励。4.怂恿。5.犹抖动。
近反义词
耸动造句
1.他惟恐人间没有逆伦的故事,偏要用笔铺张扬厉起来,以耸动低级趣味读者的眼目。
2.市场的流行,似乎变化太快,但其中也会有不变的元素,那就是时尚总是建立在体现着某种人性或人性的某一方面,当我们抓住它了,才发现它只是我们内心的某种耸动的观念。
3.他唯恐人间没有逆伦的故事,偏要用笔铺张扬厉起来,以耸动低级趣味读者的眼目。
4.因着北大的头衔,更因着北大的历史,哪怕它一个细小的改革,仍足以耸动听闻。
5.这世界并不像她想得那么简单,路有操刀客,平地生荆棘,人群即是蛇窟,尖牙耸动,毒汁流淌,每一吻都足以致命。
6.呵呵,实力呐…这个世界,没有实力,连一坨狗屎都不如,至少,狗屎还没人敢去踩!”肩膀轻轻的耸动,少年那低沉的自嘲笑声,带着悲愤,在山顶上缓缓的徘徊。天蚕土豆。
7.加上女子北伐队虽然有的有点训练,多数是装装样子,耸动视听的。
8.尽管有这次耸动的表演,特士拉从没能将他的遥控船化为完整的武器。
9.在所有对社区的分析中,本次研究堪称是上等佳作,但媒体却得出了一些耸动视听的结论。
10.这种私人的购物行为若不嚣张尚不致如此耸动视听。
耸动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