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两难
liǎng nán

【拼音】:liǎng nán

【注音】:ㄌ一ㄤˇㄋㄢˊ

【词性】:动词。

【结构】:两(独体结构)难(左右结构)

【简体】:两难

【繁体】:兩難

字义分解
两难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两难liǎngnán。(1)面临困难的选择。(2)进退都难。两难[liǎngnán]⒈面临困难的选择。英faceadifficultchoice;⒉进退都难。英beinadilemma;
基础解释
∶面临困难的选择∶进退都难
引证解释
⒈这样或那样都有难处。《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河中王重盈卒,其诸子珂珙争立,克用请立珂,凤翔李茂员、邠寧王行瑜、华州韩建请立珙。引昭宗初两难之,乃以宰相崔胤为河中节度使。”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其来文接收与否,反属两难。”郭沫若《行路难》二:“真是两难,他们有一封信无一封信的催我到校任课,但到现在还没有接到聘书。”
网络解释
两难(词语解释)两难结构黑格尔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
综合释义
这样或那样都有难处。《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河中王重盈卒,其诸子珂珙争立,克用请立珂,凤翔李茂员、邠寧王行瑜、华州韩建请立珙。昭宗初两难之,乃以宰相崔胤为河中节度使。”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其来文接收与否,反属两难。”郭沫若《行路难》二:“真是两难,他们有一封信无一封信的催我到校任课,但到现在还没有接到聘书。”两难[liǎngnán]两难也是一种论证或论证的形式,最常出现于道德论题上。因为道德论题涉及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又不像自然科学般真假值相当肯定而明确,而是常具相对性。
汉语大词典
这样或那样都有难处。《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河中王重盈卒,其诸子珂珙争立,克用请立珂,凤翔李茂员、邠宁王行瑜、华州韩建请立珙。昭宗初两难之,乃以宰相崔胤为河中节度使。”清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其来文接收与否,反属两难。”郭沫若《行路难》二:“真是两难,他们有一封信无一封信的催我到校任课,但到现在还没有接到聘书。”
国语辞典
左右为难,无论如何做均无法圆满。两难[liǎngnán]⒈左右为难,无论如何做均无法圆满。引《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想帮百姓,上司面前又难交代,事处两难,如何是好?」
辞典修订版
左右为难,无论如何做均无法圆满。《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想帮百姓,上司面前又难交代,事处两难,如何是好?」
辞典简编版
左右为难,这样或那样都感到为难。 【造句】两位挚友起了争执,各有各的立场,彼此僵持不下,让他调解起来,陷入两难的困境。
其他释义
这样或那样都有困难:进退~ㄧ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
两难造句
1.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在折磨着他。他本来和蔼可亲,讨人喜欢,现在却变得郁郁寡欢,神色紧张。
2.当他们尝试安抚商业界和股票市场时,公众会起来反对。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
3.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缘过了远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
4.过了很久终于我愿抬头看,你就在对岸走得好慢,任由我独自在假寐与现实之间两难
5.现在摆在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边是初婚的丈夫,一边是自己大半生苦熬苦撑,流尽多少血和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庭。
6.本来还想和这个面具小子酣畅淋漓一战的杨文,听完他的话,顿时犹如吃了盐巴一样,吞咽两难
7.这项工程,已耗资上百万元,继续上,没有资金,停下来,功亏一篑,真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8.两个月时间里她把自己和老伴的车都撞坏了;有一次遇到冰暴袭击,没有电源,让他们进退两难
9.你们工作到三更半夜,盘根错节的论文一再地让你们在找出解决方法还是一头钻进研究之间弄得进退两难
10.此前他受清廷厚恩,直到现在还是“护帝太保”;而实则一力助袁,因而进退两难,只能托言因“国变忧愤”,力辞太保,离京闲居,暂避“一时之谤”。
两难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