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临难
lín nàn

【拼音】:lín nàn

【注音】:ㄌ一ㄣˊㄋㄢˋ

【结构】:临(左右结构)难(左右结构)

【简体】:临难

【繁体】:臨難

字义分解
临难的解释
词语解释
临难línnàn。(1)面对危难的时候。临难[línnàn]⒈面对危难的时候。例临难不屈。英facedangeranddisaster;
基础解释
面对危难的时候临难不屈
引证解释
⒈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引《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吴子·图国》:“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肝血之诚,终不一闻,所以临难慷慨,而不能不恨恨者,惟此而已!”清龚炜《巢林笔谈·李元胤有国士风》:“予既壮其节,又以其临难数语,真有国士之风,故録之。”罗广斌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枪声、同志们突围的呐喊声,和临难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
网络解释
临难临难,汉语词汇。
释义
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
综合释义
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吴子·图国》:“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肝血之诚,终不一闻,所以临难慷慨,而不能不恨恨者,惟此而已!”清龚炜《巢林笔谈·李元胤有国士风》:“予既壮其节,又以其临难数语,真有国士之风,故録之。”罗广斌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枪声、同志们突围的呐喊声,和临难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临难[línnàn]遭遇危难的时候。《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汉语大词典
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吴子·图国》:“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肝血之诚,终不一闻,所以临难慷慨,而不能不恨恨者,惟此而已!”清龚炜《巢林笔谈·李元胤有国士风》:“予既壮其节,又以其临难数语,真有国士之风,故录之。”罗广斌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枪声、同志们突围的呐喊声,和临难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
国语辞典
遭遇危难的时候。临难[línnàn]⒈遭遇危难的时候。引《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辞典修订版
遭遇危难的时候。《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其他释义
1.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临难造句
1.虽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祸至而不恐,将亡而自安,失人臣临难不避之节,乏先贤大义灭亲之事,非所闻也。
2.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3.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4.朝鲜倘若崩溃,一衣带水的韩国和中国就会面临难民潮冲击。
5.德?元年,元朝兵马大举进攻南宋,两淮地区情况更加紧急,李氏幕府分崩离析,幕僚纷纷辞职,唯独陆秀夫临难不惧,与李庭芝同舟共济,誓死抗敌。
6.泥鳅头脑膨胀面红耳赤,他大声喝道,他不想这样喝斥一位女子,但是,他必须得这样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已濒临难以自抑的罪恶边缘。
7.濒危临难之际,皆慌惧棼乱,束手无措,安有扶危翼倾之善策哉?惟钜子之马首是瞻,愿遵从钜子之弘猷善谞,以应付我墨门遭遇之劫难也。
8.他披上紫披肩,颈上悬着主教的十字架,和那被缚在绳索中的临难人并肩站在大众的面前。
9.敬德虽是一勇之夫,但秉性刚烈,临难不苟。
10.字于尔等之要求,则国家等于灭亡;盖余为代表中华民国四万万人之人格,如余为部下威力所屈,临难求免,则余之人格扫地,即等于中华民族之人格扫地以尽。
临难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