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白鹿洞书院
鹿
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

【拼音】: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

【繁体】:白鹿洞書院

【拼音】:bái lù dòng shū yuàn

字义分解
白鹿洞书院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鹿洞书院[báilùdòngshūyuàn]⒈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础解释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引证解释
⒈ 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李渤隐居读书于此,曾畜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渤任江州刺史,于其地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建学馆于此,称庐山国学。宋初改称白鹿洞书院。朱熹为南康军守,尝手订学规,讲学其中。明清仍为书院。清赵翼有《白鹿洞书院》诗。参见“白鹿洞”。引:《宋史·道学传三·朱熹》:“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復其旧,为《学规》,俾守之。”明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白鹿洞书院在五老峯下,始自南唐,以李善道为洞主,建学置田,以给诸生,至宋而大盛,与嵩阳、石鼓、岳麓为四大书院,盖是晦翁过化之处,巖壁间多遗手泽。”⒈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李渤隐居读书于此,曾畜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渤任江州刺史,于其地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建学馆于此,称庐山国学。宋初改称白鹿洞书院。朱熹为南康军守,尝手订学规,讲学其中。明清仍为书院。清赵翼有《白鹿洞书院》诗。参见“白鹿洞”。引《宋史·道学传三·朱熹》:“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復其旧,为《学规》,俾守之。”明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白鹿洞书院在五老峯下,始自南唐,以李善道为洞主,建学置田,以给诸生,至宋而大盛,与嵩阳、石鼓、岳麓为四大书院,盖是晦翁过化之处,巖壁间多遗手泽。”
综合释义
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李渤隐居读书于此,曾畜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渤任江州刺史,于其地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建学馆于此,称庐山国学。宋初改称白鹿洞书院。朱熹为南康军守,尝手订学规,讲学其中。明清仍为书院。《宋史·道学传三·朱熹》:“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復其旧,为《学规》,俾守之。”明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白鹿洞书院在五老峯下,始自南唐,以李善道为洞主,建学置田,以给诸生,至宋而大盛,与嵩阳、石鼓、岳麓为四大书院,盖是晦翁过化之处,巖壁间多遗手泽。”清赵翼有《白鹿洞书院》诗。参见“白鹿洞”。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北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据〔白鹿洞志〕,白鹿洞者,唐李渤读书之处。初贞元中,渤与其兄涉俱隐庐山,而渤养一白鹿甚驯,行常以之自随,人因称为白鹿先生,而谓其所居为白鹿洞。宝历中渤为江州刺史,就所隐地创台榭,以张其事,白鹿洞遂盛闻于人。其后唐末兵乱,郡学校废坏,高雅之士,往往读书讲艺其中。又〔玉海.宫室〕亦云:「南唐昇元中,因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学者大集,以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当时谓之白鹿洞国幸。」另据〔续资治通监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庚寅,如江州周述奏陈,庐山自鹿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使之肄习。诏国子监给印本,仍传送之。而〔玉海.宫室〕亦载,其宗咸平五年@@@@@,命有司重修,又塑孔子十哲之像。仁宗皇佑五年@@@@@,孙琛就故址为学馆十间,牓曰白鹿洞之书堂,以供子弟居学。至南宋孝宗淳熙五年@@@@@,朱熹知南康军,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并为立学规俾学子守之(参见「白鹿洞书院揭示」)。宋以后,元、明、清三朝数度修葺。书院宋时属江南东路,今属江西省。]  白鹿洞书院为北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据〔白鹿洞志〕,白鹿洞者,唐李渤读书之处。初贞元中,渤与其兄涉俱隐庐山,而渤养一白鹿甚驯,行常以之自随,人因称为白鹿先生,而谓其所居为白鹿洞。宝历中渤为江州刺史,就所隐地创台榭,以张其事,白鹿洞遂盛闻于人。其后唐末兵乱,郡学校废坏,高雅之士,往往读书讲艺其中。又〔玉海.宫室〕亦云:「南唐昇元中,因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学者大集,以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当时谓之白鹿洞国幸。」另据〔续资治通监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庚寅,如江州周述奏陈,庐山自鹿洞学徒常数千百人,乞赐九经,使之肄习。诏国子监给印本,仍传送之。而〔玉海.宫室〕亦载,其宗咸平五年@@@@@,命有司重修,又塑孔子十哲之像。仁宗皇佑五年@@@@@,孙琛就故址为学馆十间,牓曰白鹿洞之书堂,以供子弟居学。至南宋孝宗淳熙五年@@@@@,朱熹知南康军,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并为立学规俾学子守之(参见「白鹿洞书院揭示」)。宋以后,元、明、清三朝数度修葺。书院宋时属江南东路,今属江西省。
汉语大词典
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李渤隐居读书于此,曾畜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后渤任江州刺史,于其地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建学馆于此,称庐山国学。宋初改称白鹿洞书院。朱熹为南康军守,尝手订学规,讲学其中。明清仍为书院。《宋史·道学传三·朱熹》:“除知南康军……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明王士性《广志绎·江南诸省》:“白鹿洞书院在五老峰下,始自南唐,以李善道为洞主,建学置田,以给诸生,至宋而大盛,与嵩阳、石鼓、岳麓为四大书院,盖是晦翁过化之处,岩壁间多遗手泽。”清赵翼有《白鹿洞书院》诗。参见“白鹿洞”。
国语辞典
⒈ 宋时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参见「白鹿洞」条。白鹿洞书院[báilùdòngshūyuàn]⒈宋时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参见「白鹿洞」条。
辞典修订版
宋时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参见「白鹿洞」条。
其他释义
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曾畜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后任江州刺史时在旧居建台榭,遂以白鹿名洞。南唐时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宋初改名为白鹿洞书院,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朱熹、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元代时毁于兵火,明代重建。清末改为江西林业学堂。建国后逐步修整为白鹿洞书院文管所。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鹿洞书院造句
1.对白鹿洞书院有大贡献的,对中国古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过顶极作用的朱熹,一生的经历都是跋涉在无尽的荆天棘地之中。
2.通过考辨,可以确认,马瑞辰曾于嘉庆十二年前后掌教过白鹿洞书院
3.从白鹿洞书院的复兴想到的……
4.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公元940年,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5.庐山国学和白鹿洞书院在教育学生方面都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8307/)
白鹿洞书院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