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修文偃武
xiū wén yǎn wǔ

【拼音】:xiū wén yǎn wǔ

【注音】:ㄒ一ㄡㄨㄣˊ一ㄢˇㄨˇ

【词性】:成语。

【简体】:修文偃武

【繁体】:修文偃武

字义分解
修文偃武的解释
词语解释
提倡文教,停息武备。修文偃武[xiūwényǎnwǔ]⒈提倡文教,停息武备。
基础解释
见“偃武修文”,停息武备,修明文教。
引证解释
⒈提倡文教,停息武备。参见“偃武修文”。引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诗:“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明姚茂良《精忠记·辞母》:“修文偃武,昇平圣朝,再团圆一家骨肉,快乐陶陶。”《三国演义》第九八回:“陛下初登宝位,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
汉语大词典
提倡文教,停息武备。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诗:“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明姚茂良《精忠记·辞母》:“修文偃武,升平圣朝,再团圆一家骨肉,快乐陶陶。”《三国演义》第九八回:“陛下初登宝位,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参见“偃武修文”。
国语辞典
修明文教,偃息武备。《三国演义.第九八回》:「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也作「偃武修文」、「偃武兴文」。修文偃武[xiūwényǎnwǔ]⒈修明文教,偃息武备。也作「偃武修文」、「偃武兴文」。引《三国演义·第九八回》:「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成语解释修文偃武
成语词典版
01.《隋书.卷四八.杨素列传》:「我有隋之御天下也,于今二十有四年,虽复外夷侵叛,而内难不作,修文偃武,四海晏然。」02.《三国演义.第九八回》:「陛下初登宝位,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
其他释义
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出处
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近反义词
反义词
修文偃武造句
1.为学总须根柢经史,否则道听途说,东涂西抹,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交好中远如严几道、林琴南,近如冒鹤亭,皆不免空疏之讥。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用夏变夷,修文偃武,半路出家,未宜苛论。
2.松绑开渠民富裕,修文偃武国昌荣。 
3.陛下初登宝位,未可动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遣使入川,与蜀同盟,共分天下,缓缓图也。
4.另一方面,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并逐渐形成了修文偃武、讳言用兵的风气。
5.那时八龄天子,坐享承平,归马放牛,修文偃武,太常纪绩,颁世禄以报功,胜国搜贤,予隆谥以表节。
6.毓秀钟灵,江山得良材之助;修文偃武,人物尽学识之长。
7.为学总须根柢经史,否则道听途说,东涂西抹,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交好中远如严几道、林琴南,近如冒鹤亭,皆不免空疏之讥。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用夏变夷,修文偃武,半路出家,未宜苛论。钱钟书[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8.为学总须根柢经史,否则道听途说,东涂西抹,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交好中远如严几道、林琴南,近如冒鹤亭,皆不免空疏之讥。几道乃留洋海军学生,用夏变夷,修文偃武,半路出家,未宜苛论。钱钟书(www.chazidian.com/zj-374647/查字典造句网)
修文偃武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