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诸宫调
zhū gōng diào

【拼音】:zhū gōng diào

【注音】:ㄓㄨㄍㄨㄥㄉ一ㄠˋ

【结构】:诸(左右结构)宫(上下结构)调(左右结构)

【简体】:诸宫调

【繁体】:諸宮調

字义分解
诸宫调的解释
词语解释
宋、金、元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起源于北宋。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现存作品只有全本的金·董解元作《西厢记》和两个残本金无名氏作《刘知远》的残篇,元·王伯成作《天宝遗事》的残篇。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诸宫调[zhūgōngdiào]⒈宋、金、元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起源于北宋。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现存作品只有全本的金·董解元作《西厢记》和两个残本金无名氏作《刘知远》的残篇,元·王伯成作《天宝遗事》的残篇。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引证解释
⒈宋、金、元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起源于北宋。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现存作品只有全本的金董解元作《西厢记》和两个残本金无名氏作《刘知远》的残篇,元王伯成作《天宝遗事》的残篇。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网络解释
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中国北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诸宫调以说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汉语大词典
宋、金、元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起源于北宋。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现存作品只有全本的金董解元作《西厢记》和两个残本金无名氏作《刘知远》的残篇,元王伯成作《天宝遗事》的残篇。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国语辞典
一种古词曲。敷演故事,略如弹词,盛于宋、金间,属于说唱文学。因由许多宫调不同的曲牌所联缀成篇,故称为「诸宫调」。如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zhūgōngdiào]⒈一种古词曲。敷演故事,略如弹词,盛于宋、金间,属于说唱文学。因由许多宫调不同的曲牌所联缀成篇,故称为「诸宫调」。如董解元的《西厢记》。引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八曲、说唱。」
辞典修订版
一种古词曲。敷演故事,略如弹词,盛于宋、金间,属于说唱文学。因由许多宫调不同的曲牌所联缀成篇,故称为「诸宫调」。如董解元的《西厢记》。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诸宫调本京师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八曲、说唱。」
其他释义
曲艺形式。传为北宋孔三传所创。盛行于两宋和金元,元末已少有人能演。表演形式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歌唱部分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联成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联成全篇。适宜说唱长篇故事。今存作品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佚名《刘知远诸宫调》(残篇)等。对元杂剧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诸宫调造句
1.陆陆续续若干开棚卖艺的小唱、嘌唱、杂剧、小说、诸宫调、说唱、说诨话、学乡谈的乐户都在整理自家棚子门面,家家门口立出一块高一丈,宽五尺的大板。
2.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发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在中华文化史上与唐诗、宋词相媲美。
3.很高,说书的分小说、讲古等,卖唱的分小唱、嘌唱等,演傀儡戏的分杖头、悬丝、药发等,还有相扑、杂剧、皮影戏、乔影戏、诸宫调、叫果子等耍子。
4.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寒鸦戏水,诸宫调
5.院本杂剧、诸宫调和俗谣俚曲尤以崭新面貌和杰出成就出现在文学史上,对于北曲的形成和走向产生了影响。
6.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7.书中关於诸宫调的渊源?诸艺的名称?讲史?小说的分类等?也受到研究中国戏曲?小说和杂技史的学者的重视。
8.最后作出总结,指出《刘知远诸宫调》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
9.从《西厢记诸宫调》可以看到,中原汉族的婚姻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10.《刘知远诸宫调》是现存三种诸宫调中最古老的一种,是研究金代语言的重要语料。
诸宫调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