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茂才
mào cái

【拼音】:mào cái

【注音】:ㄇㄠˋㄘㄞˊ

【结构】:茂(上下结构)才(独体结构)

【简体】:茂才

【繁体】:茂才

字义分解
茂才的解释
词语解释
茂才màocái。(1)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茂才[màocái]⒈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英scholar;skilfulwriter;
基础解释
1.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2.美材之人。
引证解释
⒈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名讳,改秀为茂。明清时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叫秀才,也沿称茂才。引《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南史·刘之遴传》:“年十五,举茂才,明经对策,沉约、任昉见而异之。”清侯方域《贾生传》:“閒读书为文词,干謁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餘。”鲁迅《呐喊·阿Q正传》:“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
网络解释
茂才茂才,汉语词汇。
释义
和秀才同义,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综合释义
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名讳,改秀为茂。明清时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叫秀才,也沿称茂才。《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南史·刘之遴传》:“年十五,举茂才,明经对策,沉约、任昉见而异之。”清侯方域《贾生传》:“閒读书为文词,干謁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餘。”鲁迅《呐喊·阿Q正传》:“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
汉语大词典
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名讳,改秀为茂。明清时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叫秀才,也沿称茂才。《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南史·刘之遴传》:“年十五,举茂才,明经对策,沈约、任昉见而异之。”清侯方域《贾生传》:“閒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馀。”鲁迅《呐喊·阿Q正传》:“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
国语辞典
美材之人。茂才[màocái]⒈美材之人。⒉秀才。引《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英语see秀才[xiu4cai5]
辞典修订版
美材之人。秀才。《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茂才造句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不可避免的,到了后来,举孝廉,父别居,举茂才,不知书,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2.他们认为,张茂才同志的报告统揽全局,高屋建瓴,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富有激情,充满感召力,是指导全市今后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3.戴茂才父子主动要求留下来帮主若水打理山庄。
4.对了,这段时间你最好尽量外出,那帮上次差点杀掉贺茂才的人现在还在镇上为非作歹,无人可制。
5.老阍既返报茂才茂才即入禀元璋,具言前事,元璋听罢,拍手笑道友谅志骄,今已入我彀中。
6.这是蔡襄给友人陈茂才的信件。
7.元兵屠杀茅畲牟氏家族,杀牟大昌子茂才、僧儒、文儒,大昌从妹则娘投崖死,兄士伯二女自缢,宗族被害无数,茅畲男女死者不可胜计。
8.学宫之成,则州辟、举贤良方正、茂才计十九人,公车征左中郎、博士计四人。
9.翟茂才欠我的工钱,我要求冲账。
10.山青才能水秀,林茂才能粮丰,草盛才能畜肥。
茂才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