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陪都
péi dū

【拼音】:péi dū

【简体】:陪都

【繁体】:陪都

字义分解
陪都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旧时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英:alternatecapital;陪都[péidū]⒈旧时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英alternatecapital;
基础解释
(名)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
引证解释
⒈ 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引:严复《原强》:“往者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鲁迅《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其实,现在一切准备停当,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学生,也已经各自乔迁。”⒉ 特指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续范亭《闻陪都文化界演<屈原>有感》诗:“闻道陪都吊国殤,名流巨子齐登场。引:屈原身份谁能肖,沫若先生自上装。”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六:“抗战以来,就在外面勤劳奔走,为国服务,从南京到武汉,又从武汉到陪都重庆。”⒈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引严复《原强》:“往者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鲁迅《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其实,现在一切准备停当,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学生,也已经各自乔迁。”⒉特指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续范亭《闻陪都文化界演<屈原>有感》诗:“闻道陪都吊国殤,名流巨子齐登场。引屈原身份谁能肖,沫若先生自上装。”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六:“抗战以来,就在外面勤劳奔走,为国服务,从南京到武汉,又从武汉到陪都重庆。”
综合释义
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严复《原强》:“往者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鲁迅《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其实,现在一切准备停当,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学生,也已经各自乔迁。”特指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续范亭《闻陪都文化界演<屈原>有感》诗:“闻道陪都吊国殤,名流巨子齐登场。屈原身份谁能肖,沫若先生自上装。”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六:“抗战以来,就在外面勤劳奔走,为国服务,从南京到武汉,又从武汉到陪都重庆。”
汉语大词典
(1).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严复《原强》:“往者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鲁迅《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其实,现在一切准备停当,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学生,也已经各自乔迁。”(2).特指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续范亭《闻陪都文化界演〈屈原〉有感》诗:“闻道陪都吊国殇,名流巨子齐登场。屈原身份谁能肖,沫若先生自上装。”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六:“抗战以来,就在外面勤劳奔走,为国服务,从南京到武汉,又从武汉到陪都重庆。”
国语辞典
⒈ 首都以外,另建的第二国都。如我国抗战前定西安为陪都,抗战期中定重庆为陪都,抗战后又定北平为陪都。陪都[péidū]⒈首都以外,另建的第二国都。如我国抗战前定西安为陪都,抗战期中定重庆为陪都,抗战后又定北平为陪都。英语provisionalcapitalofacountry(e.g.intimeofwar)​,secondarycapital,alternativecapital
辞典修订版
首都以外,另建的第二国都。如我国抗战前定西安为陪都,抗战期中定重庆为陪都,抗战后又定北平为陪都。也称为「陪京」。
辞典简编版
首都以外,另建的第二国都。如我国对日抗战前定西安为陪都,抗战期中定重庆为陪都,抗战后又定北平为陪都。 △陪京
其他释义
在首都以外另设置的首都。如宋代的建康,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等。
陪都造句
1.他开始重新恶补中国知识,以一位汉学家的身份来到陪都重庆出任英国驻华使馆的科学参赞。
2.这样既可以减轻北京城市的总体压力,又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管理,并能促进陪都地区的经济发展。
3.第四册《冥行者独语》,乃是潘伯鹰先生抗战入川,四十年代客居“陪都”重庆写下的世情人生、哲理感悟短文,包括另一专栏《中边录》的文章,皆短小精悍。
4.抗战胜利后,川教院师生积极为把学校改为陪都大学而奔走,终因国民政府的垮台而告终。
5.作为战争期间充当陪都的一份遗产,重庆仍旧是中国的武器制造业中心。
6.隐藏在繁华的上清寺转盘支路上,无数豪门衙府聚集于此,它们见证了重庆的陪都历史,镌刻着无数沧桑往事。
7.此公张狂,初来重庆,就无视各门派和平相处团结抗日的武林规矩,打起“中华武术学会”的牌子,在中山一路开设武馆,登报挑战,大有踏平陪都武界之势。
8.郑勇说,这道菜推出后,在陪都时期深受当时的文化名流欢迎,郭沫若、秦怡、张瑞芳等七位文化界名流常常点这道菜。
9.北京大名府是北宋的天下四京之一,是东京开封的陪都,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都市。
10.本文从巴渝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和陪都文化、红岩文化等分析开去,追溯了巴渝童话的历史渊源,描述了现状和流变的趋势。
陪都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