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火具
huǒ jù

【拼音】:huǒ jù

【注音】:ㄏㄨㄛˇㄐㄨˋ

【结构】:火(独体结构)具(上下结构)

【简体】:火具

【繁体】:火具

字义分解
火具的解释
词语解释
火攻的武器。救火的工具。火具[huǒjù]⒈火攻的武器。救火的工具。
引证解释
⒈火攻的武器。引《宋书·武帝纪上》:“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岸上军先备火具,乃投火焚之,烟爓涨天,贼众大败。”《宋史·忠义传五·边居谊》:“吕文焕麾兵攻城,以火具却之。”⒉救火的工具。引《元史·刑法志四》:“诸城郭人民,隣甲相保,门置水瓮,积水相盈,家设火具,每物须备。”
网络解释
火具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火攻的武器。《宋书·武帝纪上》:“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岸上军先备火具,乃投火焚之,烟爓涨天,贼众大败。”《宋史·忠义传五·边居谊》:“吕文焕麾兵攻城,以火具却之。”救火的工具。《元史·刑法志四》:“诸城郭人民,隣甲相保,门置水瓮,积水相盈,家设火具,每物须备。”火攻时所使用的兵器。《宋史.卷四五零.忠义传五.边居谊传》:「文焕乃麾兵攻城,以火具却之。」
汉语大词典
(1).火攻的武器。《宋书·武帝纪上》:“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岸上军先备火具,乃投火焚之,烟爓涨天,贼众大败。”《宋史·忠义传五·边居谊》:“吕文焕麾兵攻城,以火具却之。”(2).救火的工具。《元史·刑法志四》:“诸城郭人民,邻甲相保,门置水瓮,积水相盈,家设火具,每物须备。”
国语辞典
火攻时所使用的兵器。火具[huǒjù]⒈火攻时所使用的兵器。引《宋史·卷四五〇·忠义传五·边居谊传》:「文焕乃麾兵攻城,以火具却之。」⒉救火的器具。引《元史·卷一〇五·刑法志四》:「门置水瓮,积水常盈,家设火具,每物须备。」
辞典修订版
火攻时所使用的兵器。《宋史.卷四五零.忠义传五.边居谊传》:「文焕乃麾兵攻城,以火具却之。」救火的器具。《元史.卷一零五.刑法志四》:「门置水瓮,积水常盈,家设火具,每物 须备。」
其他释义
点火和引爆的器材的总称,包括拉火管、导火索、雷管等。也叫火工品。
火具造句
1.实验证明,点火药头药剂不同,其化学点火具的点火延迟时间不同,对粉尘云的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及相关研究结果的影响十分显著。
2.先前发话的下忍取出火具,燃起一簇篝火,火光在风雪飘?之中明灭不定,映得众人眸中一径变幻流离,犬养能活的脸色更是时而苍白,时而铁青。
3.林观和司空玄举着火具紧随其后,见段誉捂着额头坐在地上,笑着摇摇头。
4.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
5.更别说还有徐翔在旁边,把他的狱焰火具土扛在肩膀上,生怕人看不见似的。
6.洛天的身上没有火具,只能在洞内摸索着前进,若是有修为的时候,他的眼睛还能够适应一些黑暗的环境,如今却是完全的两眼一抹黑,在这里与瞎子无异。 
7.白鹏表示,虽然起火具体原因暂不清楚,但是据判断,起火地点正在施工,外墙保温层、外挂网等易燃物可能是引起火灾的原因之一。
8.其时天已快黑,云剑斩下一节木材,取出火具点燃,照着蒋不通指引的路寻找起来,一路上此类的标记越来越多,但越来越难找,不知不觉天已全黑。
9.侯卫东早就有了准备,他取过一次性打火具,九三年,一次性打火机还没有普及,这种一次性打火机还是高中同学从广东带过来的,他“啪”。
10.丙丁已午南方火,“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火主礼,其性急,其情热.
火具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