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史观
shǐ guān

【拼音】:shǐ guān

【注音】:ㄕˇㄍㄨㄢ

【结构】:史(独体结构)观(左右结构)

【繁体】:史觀

字义分解
史观的解释
词语解释
即史馆。史观[shǐguān]⒈即史馆。
引证解释
⒈即史馆。参见“史馆”。引南朝梁沉约《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宋曾巩《贺蹇周辅授馆职》:“窃审奉被詔函,进登史观。”
网络解释
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人类的历史,果何自始?曰,不知所自始。果何由终?曰,不知所由终。在此无始无终,奔驰前涌的历史长流中,乃有我,乃有我的生活,前途渺渺,后顾茫茫,苟不明察历史的性象,以知所趋向,则我之人生,将毫无意义,靡所适从,有如荒海穷洋,孤舟泛泊,而失所归依。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
综合释义
即史馆。南朝梁沉约《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宋曾巩《贺蹇周辅授馆职》:“窃审奉被詔函,进登史观。”参见“史馆”。
汉语大词典
即史馆。南朝梁沈约《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宋曾巩《贺蹇周辅授馆职》:“窃审奉被诏函,进登史观。”参见“史馆”。
其他释义
1.即史馆。
史观造句
1.吻夕阳余辉,爱溢出温柔的眼眸;望四野安详,激情飞上诗句;听黄河汩汩,载无数苦难历史;观河沙沉沉,积淀多少回忆。
2.类似这样解构英雄的事情也不断出现,随之,英雄史观被颠覆,信仰的大坝逐渐崩坍。
3.这种历史观为孔子当时的核心问题提供了舞台:贤良者如何在乱世生活得更好些?因为如果普遍存在的天地和谐关系缺失,正如明摆着的事实,那么一个智者该如何办呢?
4.在尼赫鲁的历史观中,中国和印度在两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从未曾交战过,因此这两个邻邦间不可能会爆发战争。
5.纽豪斯称,帝贝兹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与他的历史观点一致,他请求家人将他火葬,这样他的坟墓就不会受到诽谤者的亵渎。
6.哈贝马斯的“学习机制”决定论,在方法论上陷入了逻辑悖论,在本体论上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从而背离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7.处在封闭状态中的中国学术界从有关这次会议的只言片语的报道中获得国外现代化研究的最初信息,当即认为这是对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资产阶级思潮,给予了批判。
8.然而,由于他没有把握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二律背反,缺乏辨证的眼光和唯物史观,最终赋予了科学技术以一种原罪的性质。
9.这一辩证关系,是区别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10.“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和“让谁说话、听谁说话、为谁说话”,始终是检验新闻工作秉承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一块试金石。
史观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