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琴书qínshū。(1)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琴书[qínshū]⒈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例柳州琴书。英story-telling,mainlyinsong,withmusicalaccompaniment;
基础解释
[story-telling,mainlyinsong,withmusicalaccompaniment]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柳州琴书
引证解释
⒈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引汉刘歆《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晋陶潜《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元王旭《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清华嵒《客春小饮有感》诗:“衣食从人急,琴书对我閒。”⒉弹琴和写字。引《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少文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顾士端﹞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⒊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北京琴书等。
网络解释
琴书琴书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曲艺中的琴书,因演唱时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
综合释义
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汉刘歆《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晋陶潜《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元王旭《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清华嵒《客春小饮有感》诗:“衣食从人急,琴书对我閒。”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少文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顾士端﹞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琴与书。《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一种说唱故事的曲艺。以扬琴伴奏,故称为「琴书」。曲调因地而异,分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有《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北京琴书》等曲种。
汉语大词典
(1).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汉刘歆《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晋陶潜《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元王旭《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清华岩《客春小饮有感》诗:“衣食从人急,琴书对我閒。”(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少文妙善琴书图画,精于言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顾士端﹞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3).曲艺的一种。因说唱故事时,主要以扬琴伴奏,故名。有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北京琴书等。
国语辞典
琴与书。琴书[qínshū]⒈琴与书。引《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⒉一种说唱故事的曲艺。以扬琴伴奏,故称为「琴书」。曲调因地而异,分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有《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北京琴书》等曲种。
辞典修订版
琴与书。《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一种说唱故事的曲艺。以扬琴伴奏,故称为「琴书」。曲调因地而异,分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有《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北京琴书》等曲种。
其他释义
曲艺的一个类别。包括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安徽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等。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各种琴书起源不一,多由当地俗曲发展而成。表演形式以坐唱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