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摧枯拉朽
cuī kū lā xiǔ

【拼音】:cuī kū lā xiǔ

【注音】:ㄘㄨㄟㄎㄨㄌㄚㄒ一ㄡˇ

【词性】:形容词、成语。

【简体】:摧枯拉朽

【繁体】:摧枯拉朽

字义分解
摧枯拉朽的解释
词语解释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1)摧折枯树朽木。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⒈摧折枯树朽木。例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拉朽者易为力。——《汉书·异姓诸侯王表》英(aseasyas)crushingdryweedsandsmashingrottenwood;destroysth.alreadyinastateofruin;
基础解释
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摧毁。
引证解释
⒈亦省作“摧朽”、“摧枯”。引语本《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鐫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晋书·甘卓传》:“遡流之众,势不可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宋史·曹彬传》:“以国家兵甲精鋭,翦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尔,何为而不可。”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而况假主公之雄威,更仗诸将之戮力,则摧枯拉朽,如夏日之溃春冰。”邹韬奋《不能两全》:“旧社会之崩溃有如摧枯拉朽。”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拒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王沉《魏书》:“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唐杜甫《北风》诗:“涤除贪破浪,愁絶付摧枯。”明薛蕙《送杨石斋》诗:“凶竖同摧朽,苍生尽解悬。”
综合释义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网友释义
摧枯拉朽,释义:摧:破坏;枯:枯草;拉:折断;朽:朽烂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原作“摧枯折腐”。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摧枯拉朽”常误写为“摧古拉朽”,应注意。】
汉语大词典
摧折枯枝朽木。比喻极容易办到。语本《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序》:“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晋书·甘卓传》:“溯流之众,势不可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宋史·曹彬传》:“以国家兵甲精锐,剪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尔,何为而不可。”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而况假主公之雄威,更仗诸将之戮力,则摧枯拉朽,如夏日之溃春冰。”邹韬奋《不能两全》:“旧社会之崩溃有如摧枯拉朽。”亦作“摧朽拉枯”。清昭梿《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亦省作“摧朽”、“摧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拒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王沉《魏书》:“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唐杜甫《北风》:“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明薛蕙《送杨石斋》诗:“凶竖同摧朽,苍生尽解悬。”
国语辞典
语本《汉书.卷一三.异姓诸侯王表》:「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比喻摧毁虚弱势力极为容易。《晋书.卷七○.甘卓传》:「溯流之众,势不自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亦可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如:「对他来讲,解决这种问题根本就是摧枯拉朽的事。」也作「拉朽摧枯」、「摧枯折腐」。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⒈语本比喻摧毁虚弱势力极为容易。亦可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也作「拉朽摧枯@@@摧枯折腐」。引《汉书·卷一三·异姓诸侯王表》:「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晋书·卷七〇·甘卓传》:「溯流之众,势不自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例如:「对他来讲,解决这种问题根本就是摧枯拉朽的事。」法语(expr.idiom.)​aussifacilequedecasserduboismort,détruirefacilementqch成语解释摧枯拉朽
辞典修订版
语本《汉书.卷一三.异姓诸侯王表》:「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比喻摧毁虚弱势力极为容易。《晋书.卷七零.甘卓传》:「遡流之众,势不自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也可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如:「对他来讲,解决这种问题根本就是摧枯拉朽的事。」也作「拉朽摧枯」、「摧枯折腐」。
辞典简编版
比喻摧毁虚弱的势力极为容易。也可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语本《汉书.卷十三.异姓诸侯王表》。 【造句】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
成语词典版
01.《晋书.卷七零.甘卓列传》:「溯流之众,势不自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02.《宋史.卷二五八.曹彬列传》:「太宗曰:『今吾欲北征,卿以为何如?』彬曰:『以国家兵甲精锐,翦太原之孤垒,如摧枯拉朽尔,何为而不可?』」03.《水浒传.第一零九回》:「舞动梨花枪、鞭钢枪、方天画戟、日月双刀、钢枪、短刀,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04.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三出》:「以我之强,视燕之弱,真摧枯拉朽,发蒙振落,何足为虑?」05.《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田牛儿叫声:『来的好!』提起升箩般拳头,拣着个精壮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了一个硬的,其余便如摧枯拉朽了。」06.《隋唐演义.第三六回》:「故今爰整干戈,正天朝之名分;大彰杀伐,警小丑之跳梁。以虎贲之众,而下临蚁穴,不异摧枯拉朽;以弹丸之地,而上抗天威,何难空幕犁庭?」
其他释义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典故
公元318年,琅琅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堂兄弟的支持和拥护下,建立东晋政权。王敦也因此而升任大将军、荆州牧。后来,由于晋元帝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王敦打算起兵反对朝廷。王敦在武昌起兵出发前,劝说安南将军、梁州刺史甘卓一起举兵东下,甘卓答应了。但到出发那天,王敦已登上战船,甘卓却没有到,只是派了一名参军来到武昌,劝说王敦不要反叛朝廷。王敦听了非常吃惊,说:”甘将军没有明白我上次和他谈的意思。我只是去消除皇上周围的坏人,没有它意。如果事情成功,我一定高封甘将军,请你转告甘将军。”参军回禀甘卓后,甘卓仍然拿不定主意。也有谋士向他献计,不妨答应王敦一起举兵,待他东下后再讨伐他。但甘卓怕将来说不清楚,还是不同意。当时,湘州刺史司马承坚决反对王敦反叛朝廷。他得知王敦举兵东下,便派主簿邓骞前往襄阳,希望甘卓忠于朝廷,讨伐王敦。甘卓的参军李梁劝甘卓伺机而动,不要匆忙行事。如果王敦取胜,他必将重用甘卓;如果王敦不胜,朝廷必将重用甘卓,让他起兵平定叛乱。这样,无论哪一方取胜甘卓都不会吃亏,因此不能轻易举兵出战。邓骞反驳李梁说,甘卓这样做是脚踩两只船,必然会招来祸患。其实,王敦的兵马不过万余,守卫武昌的不足五千,甘卓的军队超过王敦一倍,如果进军武昌,一定能取得胜利。最后他对甘卓说:”甘将军如果发兵攻打武昌,就好像摧毁干枯的草和朽烂的树木那样容易,不必有什么顾虑。”尽管如此,甘卓仍然犹豫不决。王敦挥军东下,见甘卓不来响应,又派参军乐道融去襄阳,再次劝说甘卓起兵。乐道融是反对王敦叛乱的,所以他劝甘卓起兵讨伐王敦。甘卓这才下了决心,写檄文声讨王敦罪状,同时调兵遣将讨伐王敦。王敦得知甘卓率军前来讨伐,非常害怕,又派甘卓的侄儿、参军甘卬请求甘卓回师襄阳;而都尉秦康劝说甘卓忠于朝廷,一举消灭王敦。但是甘卓优柔寡断,不听秦康劝告,竟然回师襄阳。后来,襄阳太守周虑等人与王敦勾结,将甘卓暗害。甘卓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王敦,结果因为动摇不定,反而被王敦暗算。
出处
《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顾虑乎?”
近反义词
摧枯拉朽造句
1.这个宇宙之中人类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是盛极必衰还是继续摧枯拉朽?征服万族?看唐格得绝世传承,一路屠神灭魔,霸占整个宇宙……
2.天老仍旧在大战,他一人独对帝虎和段崖,非但没有败亡,还以摧枯拉朽之势,竟有要胜出的征兆。
3.报告谴责了没有目标的狂轰滥炸,指出这是一种潜在的战争罪,并就以色列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摧枯拉朽似的批判。
4.随后他手掌心,突的飞出来一尊水缸大小的元气手掌,携带轰隆隆的爆鸣,摧枯拉朽,朝着虎头猛地一拍。
5.比赛接近终了时,我们已领先一大截,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投进几球,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6.大金风云万象的历史狂飙旋转向辽国的疆域,摧枯拉朽
7.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餘孽。
8.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9.对于萨科奇来说,退休金改革是下一届总统选举之前他的事务清单上的最后一项大改革,也是检验他摧枯拉朽,推陈出新能力的最好测试。
10.日本的研究人员声称,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将在本世纪下半叶酿成"超级台风",它们将以超过高速列车的速度形成摧枯拉朽之势。
摧枯拉朽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