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出入人罪
chū rù rén zuì

【拼音】:chū rù rén zuì

【注音】:ㄔㄨㄖㄨˋㄖㄣˊㄗㄨㄟˋ

【词性】:成语。

【简体】:出入人罪

【繁体】:出入人罪

字义分解
出入人罪的解释
词语解释
犹言枉断人罪。出入人罪[chūrùrénzuì]⒈犹言枉断人罪。
引证解释
⒈犹言枉断人罪。引宋王禹偁《用刑论》:“后以制誥舍人领廷尉,朝夕閲视,亦少详矣。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金史·章宗纪四》:“诸按察司体访不实,輒加纠劾者,从故出入人罪论。”《明史·刑法志一》:“有依此律出入人罪者,以故论。”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续史》:“都御史王文諂事振(王振),乃诬公出入人罪,繫狱当死,人皆危之。”⒈犹言枉断人罪。引宋王禹偁《用刑论》:“后以制誥舍人领廷尉,朝夕閲视,亦少详矣。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金史·章宗纪四》:“诸按察司体访不实,輒加纠劾者,从故出入人罪论。”《明史·刑法志一》:“有依此律出入人罪者,以故论。”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续史》:“都御史王文諂事振(王振),乃诬公出入人罪,繫狱当死,人皆危之。”成语解释出入人罪
综合释义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出入人罪[chūrùrénzuì]谓裁判失当,误以有罪为无罪,以无罪为有罪也。《唐律疏议·断狱·官司出入人罪》:「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其他解释
谓裁判失当,误以有罪为无罪,以无罪为有罪也。《唐律疏议·断狱·官司出入人罪》:「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其他释义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出处
《唐律·断狱》:“即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失于出者,各减五等。”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出入人罪造句
1.假案,是对事而言的,即把一个不存在的“事实”作为一个犯罪案件;所谓错案,是就结论而言的,即违背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出入人罪
2.是交易司法公正,还是交易陈的清白,或是交易政府的权力,可以出入人罪,予取予夺?对此,处置办恐怕难以回答。
3.通过对其中有关“出入人罪”方面的规定作一点介绍并进行简要评价,可以对中国司法实践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4.反之,司法参军枉法曲断、出入人罪非但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还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5.因此,出入人罪的立法当特别慎重。
6.作为出入人罪、掌握刑罚的司法机关,如果连是否批捕这种有明确书面手续的事都不讲真话,这只能让公民背生寒意,严重损害司法公信。
7.可见,制度技术完全被一套心性理论所取代,而这种心性理论,又缺乏可操作的基本尺度,其结果是数千年来冤狱不断,出入人罪盛行。
8.讼师的形象之所以差,就是因为他们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为了钱财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操纵生死,出入人罪
9.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司法实践中利用共犯罪名任意出入人罪的现象。
10.可见,历代对于司法官出入人罪有着非常严格且细致的法律责任制度,其间体现出防止冤错的鲜明价值取向。
出入人罪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