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剔红
tī hóng

【拼音】:tī hóng

【结构】:剔(左右结构)红(左右结构)

【简体】:剔红

【繁体】:剔紅

字义分解
剔红的解释
词语解释
漆器工艺的一种,即雕红漆。剔红[tīhóng]⒈漆器工艺的一种,即雕红漆。
引证解释
⒈漆器工艺的一种,即雕红漆。引明曹昭《格古要论·剔红》:“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硃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漆器﹞有剔红、填漆两种。”
网络解释
剔红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中国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网友释义
雕漆,又称剔红,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和精华,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一起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再加上宫毯、京绣、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则合称“燕京八绝”。雕漆始于漆器,是以大漆为原料,在胎体上一层层涂堆到适当厚度再进行加工雕刻的艺术品。雕漆是用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雕刻出花纹的技法,也被称为时间的艺术,需要经过画图、制漆、髹漆、雕刻和打磨等百余道工序手工完成,每道工序,都依赖时间的沉淀。而一件作品的圆满,凝聚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一位匠人,至少需要十年左右,才能熟练掌握各种雕漆技法,达到器物有灵的境界。2006年,雕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入被保护的范畴。
汉语大词典
漆器工艺的一种,即雕红漆。明曹昭《格古要论·剔红》:“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漆器﹞有剔红、填漆两种。”
国语辞典
一种雕漆。古代雕漆依漆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用红色堆漆所刻成的就称为「剔红」。明代雕漆中以剔红漆器最著称,故剔红也渐用作雕漆的别称。剔红[tīhóng]⒈一种雕漆。古代雕漆依漆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用红色堆漆所刻成的就称为「剔红」。明代雕漆中以剔红漆器最著称,故剔红也渐用作雕漆的别称。
辞典修订版
一种雕漆。古代雕漆依漆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用红色堆漆所刻成的就称为「剔红」。明代雕漆中以剔红漆器最着称,故剔红也渐用作雕漆的别称。
其他解释
漆器的一种。明、曹昭《格古要论》:「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为环香草者尤佳,若黄地子剔山水人物及花木飞走者,虽用工细巧,容易脱起。宋内府中物,多是金银作素者。」;清、金鳌《退食笔记》:「明永乐年制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剔红合有蔗段、烝饼、河西、三撞两撞等式。元时张成、杨茂剑环香草之式,似为过之。」
其他释义
1.漆器工艺的一种,即雕红漆。
剔红造句
1.这可是很难得的剔红法,而且工艺精湛,可惜破损了。
2.屋外的阳光照在剔红栀子花纹盘子上,华丽得让人惊叹,不需要解释说明,雕漆那种一瞬间就让人折服的魅力已显露无遗,高泽失神的欣赏着栀子花纹盘,久久的没有说话。
3.在明中期之后的漆器家具,其花卉鸟兽的团,就是在反复髹成的厚漆上雕刻,剔犀、剔红、剔彩、款彩等工艺大量使用,其中雕刻就是画龙点睛的核心工艺。
4.“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
5.因为,他借助了罗老的剔红灌顶,还有正义钥匙的帮助,金光就是从正义钥匙中爆发出来的。
6.要不我说你有眼力,这可是正宗的剔红漆器!
7.有了罗老的剔红灌顶,解决了城中火家的危机后,就马不停蹄的来到城外西郊,从远处就听见厮杀的声音,心中一想,就赶紧的加快速度。
8.这三个字还是让高泽心神一振,要知道张成可是元代雕漆大家,更准确的讲是元末明初人,祖籍浙省嘉兴西塘人,擅雕漆,长于剔红、戗金银等工艺。
9.年代明末崇祯年间的宫廷公主用物件,而且是淡沙红木剔红团香宝盒。
10.据了解,这件剔红漆盒为明代永乐年制作。
剔红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