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鸣鼓而攻
míng gǔ ér gōng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注音】:ㄇ一ㄥˊㄍㄨˇㄦˊㄍㄨㄥ

【词性】:成语。

【简体】:鸣鼓而攻

【繁体】:鳴鼓而攻

字义分解
鸣鼓而攻的解释
词语解释
意思是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鸣鼓而攻[mínggǔérgōng]⒈语出《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后以“鸣鼓而攻”形容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引证解释
⒈亦省作“鸣攻”。引语出《论语·先进》:“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先生须索鸣鼓而攻,免使得罪圣门名教。”《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们竟自闭门不出,还道我不是安分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作家以他的文笔活动来动员大众,努力实际工作,而竟目之为‘从政’,不惜鸣鼓而攻,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唐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仗义悬无敌,鸣攻故有辞。”
综合释义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不惜~,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鸣鼓而攻[mínggǔérgōng]群起声讨。《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鸣鼓而攻[mínggǔérgōng]群起声讨。【造句】像这种小人,大伙儿鸣鼓而攻可也。
网友释义
鸣鼓而攻,成语,典出《论语·先进》。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后遂以“鸣鼓而攻”等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亦省作“鸣攻”。
汉语大词典
谓宣布罪状而加以声讨。语出《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先生须索鸣鼓而攻,免使得罪圣门名教。”《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们竟自闭门不出,还道我不是安分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作家以他的文笔活动来动员大众,努力实际工作,而竟目之为‘从政’,不惜鸣鼓而攻,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亦省作“鸣攻”。唐杜牧《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仗义悬无敌,鸣攻故有辞。”
国语辞典
群起声讨。鸣鼓而攻[mínggǔérgōng]⒈群起声讨。引《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成语解释鸣鼓而攻
辞典修订版
群起声讨。《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辞典简编版
群起声讨。 【造句】像这种小人,大伙儿鸣鼓而攻可也。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群起声讨。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其他释义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出处
《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多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近反义词
鸣鼓而攻造句
1.唾弃自己的文化瑰宝是不智,否定自己的祖先是不孝,不智又不孝的行为,能不鸣鼓而攻之?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摇篮,绵邈博厚的文化传统是我呼吸的元素。
2.假如中间存在有关部门向恶行暗送秋波或作无力状,我们必须鸣鼓而攻之。
3.丧家狗的反差是如此之强烈,《丧家狗》一书,就像一块重型板砖,砸进泛着“孔子”、“儒家”、“国学”泡沫的思想池塘里,顿时鱼惊四起,鸣鼓而攻之。
4.当俞樾斥责章太炎的排满革命为“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之际,后者是索性写下《谢本师》断交的。
5.对于这些耻辱,如果听之任之而不鸣鼓而攻之,则是我们全社会的耻辱。
6.我读“论语”》刚一露头,就被“新儒家”们鸣鼓而攻之,这场气壮山河的“孔子保卫战”,据称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7.他作恶多端,大家联合起来鸣鼓而攻
8.他作恶多端,群众鸣鼓而攻之。
9.我们的母语,你为何充满仇恨轻则“鸣鼓而攻之”、“掀起大批判的高潮”,重则“食肉寝皮”、“打翻在在,踏上一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10.此论当真大胆,难道不怕佛教徒鸣鼓而攻?小说里的事不必当真。
鸣鼓而攻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