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六义附庸
liù yì fù yōng

【拼音】:liù yì fù yōng

【注音】:ㄌ一ㄡˋ一ˋㄈㄨˋㄩㄥ

【繁体】:六義附庸

字义分解
六义附庸的解释
词语解释
谓赋。古人认为赋这种文体乃《诗经》“六义”中“赋”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六义附庸[liùyìfùyōng]⒈谓赋。古人认为赋这种文体乃《诗经》“六义”中“赋”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
基础解释
古人认为赋这种文体乃《诗经》“六义”中“赋”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
引证解释
⒈谓赋。古人认为赋这种文体乃《诗经》“六义”中“赋”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然赋也者,受命於诗人,拓宇於《楚辞》也。於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网络解释
六义附庸六义附庸,liùyìfùyōng,成语,古人认为赋这种文体乃《诗经》“六义”中“赋”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
综合释义
谓赋。古人认为赋这种文体乃《诗经》“六义”中“赋”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然赋也者,受命於诗人,拓宇於《楚辞》也。於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六义附庸[liùyìfùyōng]
其他释义
1.谓赋。古人认为赋这种文体乃《诗经》'六义'中'赋'的流衍﹐故以'附庸'相喻。
六义附庸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