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虎溪
hǔ xī

【拼音】:hǔ xī

【注音】:ㄏㄨˇㄒ一

【结构】:虎(半包围结构)溪(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虎溪的解释
词语解释
1.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虎溪[hǔxī]⒈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基础解释
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引证解释
⒈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引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鐘,水白虎溪月。”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明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香炉日照,秀色氤氲;芙蓉縹緲,虎溪旧约难寻,莲社从谁讨。”
网络解释
虎溪虎溪:千年古村虎溪村
综合释义
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鐘,水白虎溪月。”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明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香炉日照,秀色氤氲;芙蓉縹緲,虎溪旧约难寻,莲社从谁讨。”虎溪[hǔxī]
汉语大词典
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明顾大典《青衫记·刘白谒元》:“香炉日照,秀色氤氲;芙蓉缥缈,虎溪旧约难寻,莲社从谁讨。”
虎溪造句
1.这说明庐山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海纳百川的人文特征,才成就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存共依,从而,造就了虎溪三笑的不朽经典。
2.此地是丹江的中上游,其支流虎溪从虎头峰半腰上泻下与丹江汇合,峰下便是暗流汹涌、水色碧蓝而带黑的黑龙潭。
3.大家快去看热闹,虎溪家族的商队回来了,不过就回来一个穿空驼,这下得有人越空自杀了,大家有热闹看了。
4.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5.而宁采臣更是担心,他的一干亲朋好友都在虎溪村,若是黑山老妖派人寻事,那才是真的糟糕。
6.好在虎溪村深处南蛮,有林默娘的庇护,可以稍稍的安心。
7.这就是我们聊天的一个例子,更常有的情形是谈这条虎溪的事,还有柯德维在河岸边所发现的各种野生物,还有四季的变化。
8.陶渊明、陆静修虎溪三笑的故事,是多么美好的掌故佳话。
9.陆静修虎溪三笑的故事,是多么美好的掌故佳话。
10.《虚拟实境》作者虎溪已经更新了最新章节第九章。
虎溪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