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折节
zhé jié

【拼音】:zhé jié

【注音】:ㄓㄜˊㄐ一ㄝˊ

【结构】:折(左右结构)节(上下结构)

【简体】:折节

【繁体】:折節

字义分解
折节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屈服于别人。2.改变平日的志向行为:少便习弓马,长乃~好古学。折节[zhéjié]⒈降低自己身份。例折节下士。⒉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例折节为俭。折节读书,不徒血气之勇。
引证解释
⒈屈己下人。引《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宋王安石《给事中孔公墓志铭》:“而宰相使人説公稍折节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李遵勖为駙马都尉,折节待士。”清陈梦雷《绝交书》:“老年兄以桑梓鉅望,道貌冲和,折节下交,每以远大相许。”⒉强自克制,改变平素志行。引《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南史·循吏传·何远》:“远本倜儻,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絶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宋苏轼《方山子传》:“少慕朱家、郭解为人,閭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郑观应《盛世危言·防海下》:“为武员者皆折节读书,不徒血气之勇。”
网络解释
折节折节,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
屈己下人。《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宋王安石《给事中孔公墓志铭》:“而宰相使人説公稍折节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李遵勖为駙马都尉,折节待士。”清陈梦雷《绝交书》:“老年兄以桑梓鉅望,道貌冲和,折节下交,每以远大相许。”强自克制,改变平素志行。《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南史·循吏传·何远》:“远本倜儻,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絶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宋苏轼《方山子传》:“少慕朱家、郭解为人,閭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郑观应《盛世危言·防海下》:“为武员者皆折节读书,不徒血气之勇。”
网友释义
折节,汉语词汇。拼音:zhéjié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
汉语大词典
(1).屈己下人。《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宋王安石《给事中孔公墓志铭》:“而宰相使人说公稍折节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李遵勖为驸马都尉,折节待士。”清陈梦雷《绝交书》:“老年兄以桑梓钜望,道貌冲和,折节下交,每以远大相许。”(2).强自克制,改变平素志行。《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南史·循吏传·何远》:“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宋苏轼《方山子传》:“少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郑观应《盛世危言·防海下》:“为武员者皆折节读书,不徒血气之勇。”
国语辞典
屈己从人,如:「折节下交」。折节[zhéjié]⒈屈己从人。引《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史记·卷七〇·张仪传》:「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⒉屈己礼贤。引《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例如:「折节下交」。⒊佩服。引《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驰骛于唐虞,折节于三代。」⒋改变旧有的志向或作为。引《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〇》:「后来家事忽然好了,尽改前非,折节读书。」例如:「折节向学」。
辞典修订版
屈己从人。《管子.霸言》:「折节事强以避罪,小国之形也。」《史记.卷七零.张仪传》:「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屈己礼贤,如:「折节下交」。《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佩服。《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驰骛于唐虞,折节于三代。」改变旧有的志向或作为,如:「折节向学」。《后汉书.卷六五.段熲传》:「熲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零》:「后来家事忽然好了,尽改前非,折节读书。」也称为「变节」。
其他释义
①降低自己身份:折节下士。②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折节为俭|折节读书,不徒血气之勇。
近反义词
折节造句
1.合浦、于阗行程相去二万里,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胫而来,以宠爱人寰之中,而辉煌廊庙之上,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
2.曹操对有高尚情操的忠义之士如此屈已相待,折节下士,而对那些人品低下,人格卑劣者不仅鄙视,而且即使帮了大忙也对他们杀之不赦。
3.梅花,有品格,有灵魂,不以低头折节,不曾弯腰驼背。
4.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
5.为何实干不会有成效非要靠你来我往低头折节
6.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公亮等侈靡逾制,广独率礼,又折节待士,朝野称焉。
7.他也的确像孙立猜测的那样,觉得凭自己的身份,折节下交,他孙立只要不是痴子傻子,必定会迅速的归顺自己。
8.袁绍字本初,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宦官皆恶之。
9.“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折节读书,后辅佐始皇帝灭六国,一天下,成为一代立法者。
10.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
折节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