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凋瘵
diāo zhài

【拼音】:diāo zhài

【注音】:ㄉ一ㄠㄓㄞˋ

【结构】:凋(左右结构)瘵(半包围结构)

字义分解
凋瘵的解释
词语解释
衰败;困乏。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凋瘵[diāozhài]⒈衰败;困乏。⒉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
引证解释
⒈衰败;困乏。引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宋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⒉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引唐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宋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明史·黄福传》:“永乐初,建北京行部,绥辑凋瘵。”清唐孙华《冬日抒怀》诗之二:“虽蠲累岁租,曾未起凋瘵。”
网络解释
凋瘵凋瘵,汉语词汇。
解释
(1).衰败;困乏。(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
综合释义
衰败;困乏。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宋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宋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明史·黄福传》:“永乐初,建北京行部,绥辑凋瘵。”清唐孙华《冬日抒怀》诗之二:“虽蠲累岁租,曾未起凋瘵。”凋瘵[diāozhài]
网友释义
名称:凋瘵拼音:diāozhài解释:(1).衰败;困乏。(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
汉语大词典
(1).衰败;困乏。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宋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馀,财用匮乏,民力凋瘵,不取于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馀,民生凋瘵。”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阅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复,虽有善者,无能为矣!”(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效。”宋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明史·黄福传》:“永乐初,建北京行部,绥辑凋瘵。”清唐孙华《冬日抒怀》诗之二:“虽蠲累岁租,曾未起凋瘵。”
其他释义
1.衰败;困乏。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
凋瘵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