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行笔
xíng bǐ

【拼音】:xíng bǐ

【繁体】:行筆

【拼音】:xíng bǐ

字义分解
行笔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⒉ 指行文。行笔[xíngbǐ]⒈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⒉指行文。
引证解释
⒈ 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引: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军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张永义制纸,取其流丽便於行笔。”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字体结密,行笔有法,非今吏书所及。”⒉ 指行文。参见“行文”。引:宋邵雍《无苦吟》诗:“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⒈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引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军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张永义制纸,取其流丽便於行笔。”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字体结密,行笔有法,非今吏书所及。”⒉指行文。参见“行文”。引宋邵雍《无苦吟》诗:“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
网友释义
行笔,读音为xíngbǐ,汉语词汇,解释为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出自《九势》。
汉语大词典
(1).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军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张永义制纸,取其流丽便于行笔。”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字体结密,行笔有法,非今吏书所及。”(2).指行文。宋邵雍《无苦吟》诗:“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参见“行文”。
国语辞典
⒈ 写毛笔字时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⒉ 作文章。引:宋·邵雍〈无苦吟〉:「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行笔[xíngbǐ]⒈写毛笔字时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⒉作文章。引宋·邵雍〈无苦吟〉:「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
辞典修订版
写毛笔字时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作文章。宋.邵雍〈无苦吟〉:「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
其他释义
1.中国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汉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2.指行文。
行笔造句
1.在运笔中的中锋转侧锋,行笔中的提按飞舞,墨色淡浓配置以及渴笔、湿笔、飞白的运用都有很深的研究。
2.孙先生的作品敢于侧锋起笔,绞锋行笔,写出了魏碑斧劈刀砍、斩钉截铁、钢打铁铸般的艺术效果,再现了魏碑的那种大气磅礴、奇崛方雄的艺术魅力。
3.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4.字体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笔画较瘦劲,结体较开张。
5.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
6.陈白一从民间美术、戏曲中获得奇思妙法,这些画造型夸张稚拙,行笔流畅,韵律周致,喜爱工笔画的读者可去现场观摩。
7.在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力求读懂学生的真实起点与需求的前题下,来进行笔算三位数的加法的教学。
8.画法以工笔重彩,每段之间主要以屏风自然隔开,人物情态宛转,行笔流畅劲健,设色明艳富丽,生动地描绘出了主人公的风流韵致。
9.外在表现为点划跳跃,游丝牵带或笔断意连,在结体上以欹为正,轻重相宜;行笔飘逸、苍劲,顿挫兼有;章法上打破单字之间的界线,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
10.此外草书作品的创作,相对于其它书体而言,属于炽情创作,行笔速度较快。
行笔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