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⒈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英:solemnpromise;一言九鼎[yīyánjiǔdǐng]⒈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英solemnpromise;
基础解释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奉为传国之宝。形容言辞极有分量,作用大。
引证解释
⒈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引: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清冯桂芬《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贤妹是他的救命恩人,一言九鼎。倘蒙贤妹劝说几句,使他悬崖勒马,潜逃异乡,避此厄运,我将世世生生永感贤妹之德。”⒈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引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清冯桂芬《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贤妹是他的救命恩人,一言九鼎。倘蒙贤妹劝说几句,使他悬崖勒马,潜逃异乡,避此厄运,我将世世生生永感贤妹之德。”
综合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网友释义
一言九鼎,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清冯桂芬《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汉语大词典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清冯桂芬《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贤妹是他的救命恩人,一言九鼎。倘蒙贤妹劝说几句,使他悬崖勒马,潜逃异乡,避此厄运,我将世世生生永感贤妹之德。”
国语辞典
⒈ 鼎,古代礼仪中的重器。九鼎,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九州。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引:《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近出言如山反人微言轻一言九鼎[yīyánjiǔdǐng]⒈鼎,古代礼仪中的重器。九鼎,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九州。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引《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近出言如山反人微言轻英语onewordworthninesacredtripods(idiom);wordsofenormousweight法语(expr.idiom.)uneseuleparolevautneuftripodes,parolequifaitautorité成语解释一言九鼎
辞典修订版
鼎,古代礼仪中的重器。九鼎,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九州。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很有分量。《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
辞典简编版
形容说话很有分量。 【造句】他在商界一言九鼎,所以大家有什么困难都找他帮忙。
成语词典版
01.宋.范浚〈寄上李丞相书〉:「盖以为阁下勋德甚高,而名塞天壤,士之仰英风望余光者,冀一见有轻万户之心,得一言若九鼎大吕之重。」02.清.孔尚任《小忽雷传奇.第四出》:「一言九鼎全家仗,三茶六礼都休讲,准(准)备酬媒醉几场。」03.《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04.清.丘逢甲〈送刘铭伯之美洲〉诗四首之四:「九万征程走使车,一言九鼎信非虚。不须十部贤从事,齐拜刘公一纸书。」
其他释义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典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