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牛耳[niúěr]⒈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引证解释
⒈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参见“执牛耳”。引《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清冯桂芬《洪鼎邮程诗思图》诗:“洪君清才出吾党,文社儼推牛耳长。”蒋同超《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建安,当年牛耳执骚坛。”
网络解释
牛耳牛耳:niúěr
综合释义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清冯桂芬《洪鼎邮程诗思图》诗:“洪君清才出吾党,文社儼推牛耳长。”蒋同超《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建安,当年牛耳执骚坛。”参见“执牛耳”。
汉语大词典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清冯桂芬《洪鼎邮程诗思图》诗:“洪君清才出吾党,文社俨推牛耳长。”蒋同超《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建安,当年牛耳执骚坛。”参见“执牛耳”。
国语辞典
牛耳朵。牛耳[niúěr]⒈牛耳朵。引《山海经·北山经》:「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⒉古代诸侯会盟时,盟主割牛耳取血,分与诸侯宣誓,以表守信。后称居领导地位的人为「牛耳」。引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近盟主
辞典修订版
牛耳朵。《山海经.北山经》:「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古代诸侯会盟时,盟主割牛耳取血,分与诸侯宣誓,以表守信。后称居领导地位的人为「牛耳」。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辞典简编版
古代诸侯会盟时,盟主割牛耳取血,分与诸侯宣誓,以表守信。后借指领导地位。 【造句】日本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的地位。
其他释义
1.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