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别居
bié jū

【拼音】:bié jū

【注音】:ㄅ一ㄝˊㄐㄨ

【结构】:别(左右结构)居(半包围结构)

【简体】:别居

【繁体】:別居

字义分解
别居的解释
词语解释
1.另居一处。2.指各立门户。别居[biéjū]⒈另居一处。⒉指各立门户。
基础解释
另居一处。指各立门户。
引证解释
⒈另居一处。引《史记·大宛列传》:“昆莫老,常恐大禄杀岑娶,予岑娶万餘骑别居。”《晋书·律历志上》:“昔魏明帝时,令和承受笛声以作此律,欲使学者别居一坊,歌咏讲习。”清李渔《奈何天·崖略》:“初娶邹何二美,嫌夫陋,别居静室。”⒉指各立门户。引《后汉书·循吏传·许荆》:“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於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
网络解释
别居别居,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停止共同生活,免除夫妻间的同居义务,但不解除婚姻关系的制度。起源于中世纪基督教的教会法,是禁止离婚主义的产物,当今别居已被视为离婚的主要依据之一。
综合释义
另居一处。《史记·大宛列传》:“昆莫老,常恐大禄杀岑娶,予岑娶万餘骑别居。”《晋书·律历志上》:“昔魏明帝时,令和承受笛声以作此律,欲使学者别居一坊,歌咏讲习。”清李渔《奈何天·崖略》:“初娶邹何二美,嫌夫陋,别居静室。”指各立门户。《后汉书·循吏传·许荆》:“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於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别居[biéjū]谓居于他处也。《史记·大宛传》:「予岑娶万余骑别居。」;《汉书·西域传》:「将众万余骑别居。」;《三国志·吴书·陈武传》:「若母不能直,当出别居耳。」?
汉语大词典
(1).另居一处。《史记·大宛列传》:“昆莫老,常恐大禄杀岑娶,予岑娶万馀骑别居。”《晋书·律历志上》:“昔魏明帝时,令和承受笛声以作此律,欲使学者别居一坊,歌咏讲习。”清李渔《奈何天·崖略》:“初娶邹何二美,嫌夫陋,别居静室。”(2).指各立门户。《后汉书·循吏传·许荆》:“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于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
其他解释
谓居于他处也。《史记·大宛传》:「予岑娶万余骑别居。」;《汉书·西域传》:「将众万余骑别居。」;《三国志·吴书·陈武传》:「若母不能直,当出别居耳。」
别居造句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不可避免的,到了后来,举孝廉,父别居,举茂才,不知书,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2.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3.别居是指夫妻双方不解除婚姻关系,但停止同居义务的婚姻家庭制度。
4.西汉中期以后,这些罪名相继入律,至东汉“与母别居”也成为不孝罪的内容之一。
5.别居又称分居,它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的教会法,至今仍存在。
6.据有关专家介绍,苦瓠瓜与甜瓠瓜在外形上很难鉴别,居民在食用瓠瓜前应用舌尖舔尝有无苦味,若有苦味不能食用。
7.仙剑山庄的五师兄弟,分别居住在仙剑山庄中的东苑、南苑、西苑、北苑,以及中苑的掌门游傲。
8.三位单身,中年的姐妹分别居住在这三套房屋中。
9.并约定双方都不得就别居问题以任何形式向对方起诉。
10.我们租了一小片地来停放我们的蓬车,地方议会也批准了我们的特别居住权。
别居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