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怵惕
chù tì

【拼音】:chù tì

【注音】:ㄔㄨˋㄊ一ˋ

【结构】:怵(左右结构)惕(左右结构)

【简体】:怵惕

【繁体】:怵惕

字义分解
怵惕的解释
词语解释
怵惕chùtì。(1)恐惧警惕。怵惕[chùtì]⒈恐惧警惕。例怵惕不宁。英palpitationcausedfright;
基础解释
恐惧警惕:~不宁。
引证解释
⒈戒惧;惊惧。引《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汉书·王商传》:“於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悐忧。”颜师古注:“悐,古惕字。”唐杜甫《北征》诗:“拜辞诣闕下,怵惕久未出。”《明史·岳正传》:“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姚雪垠《长夜》二三:“那个小姑娘头也不抬,也不怵惕,很快地走了进去。”
网络解释
怵惕怵惕,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
戒惧;惊惧。《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汉书·王商传》:“於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悐忧。”颜师古注:“悐,古惕字。”唐杜甫《北征》诗:“拜辞诣闕下,怵惕久未出。”《明史·岳正传》:“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姚雪垠《长夜》二三:“那个小姑娘头也不抬,也不怵惕,很快地走了进去。”
网友释义
怵惕,汉语词语,拼音为chùtì,意为恐惧警惕,《广雅》:怵惕,恐惧也。
汉语大词典
戒惧;惊惧。《书·囧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过悔。”《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思先帝之艰苦,日夜怵惕,修身正行。”《汉书·王商传》:“于是退勃使就国,卒无怵悐忧。”颜师古注:“悐,古惕字。”唐杜甫《北征》诗:“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明史·岳正传》:“今朕省愆思咎,怵惕是存。”姚雪垠《长夜》二三:“那个小姑娘头也不抬,也不怵惕,很快地走了进去。”
国语辞典
惊恐。怵惕[chùtì]⒈惊恐。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楚辞·宋玉·九辩》:「蟋蟀鸣此西堂,心怵惕而震荡兮。」英语tobealarmed,tobeapprehensive
辞典修订版
惊恐。《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楚辞.宋玉.九辩》:「蟋蟀鸣此西堂,心怵惕而震荡兮。」
辞典简编版
惊恐。 【造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
其他释义
警惕戒惧:日夜怵惕,修身正行|行人怵惕。
怵惕造句
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2.她稍有怵惕,但很快平静如初,会意地微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就大步朝菜市场方向走去。
3.百姓深惩王圣倾复之祸,民萌之命,危于累卵,常惧时世复有此类,怵惕之念,未离于心,恐惧之言,不绝于口。
4.更糟糕的是,在那暗红液体的边缘开始出现了犹如蜥蝎表皮那样的花纹;虽然影影绰绰的很模胡,但见者无不怵惕,恐惧万分,甚至恶心。
5.孟子说,人见到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恻隐之心是毫无功利色彩的,是“仁之端”,同理,人们看到老人家跌倒流血,也会有恻隐之心。
6.徐仲佳指出,常人的“怵惕恻隐之心”可以使人偶为一善,而像李昌女这样的善始善终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7.孟子说,“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看见小孩落水,即便不是自家孩子,也会有不忍之心。
8.怵惕之念,未离于心;恐惧之言,未绝乎口。
9.白天精神抖擞地做事,晚间怵惕思省。
10.他举例说,人乍见小孩要掉进井里,那一刻,皆会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