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旁征博引
páng zhēng bó yǐn

【拼音】:páng zhēng bó yǐn

【注音】:ㄆㄤˊㄓㄥㄅㄛˊ一ㄣˇ

【词性】:动词、成语。

【繁体】:旁徵博引

字义分解
旁征博引的解释
词语解释
旁征博引pángzhēng-bóyǐn。(1)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旁征博引[pángzhēngbóyǐn]⒈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例他的发言论据充足,旁征博引,获得一致好评。英quotecopiouslyfrommanysources;
基础解释
旁、博:广泛。征:征引。引:引用。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广泛、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引证解释
⒈大量地引证材料。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史湘云影陈维崧,宝釵、妙玉则从徐説,旁徵博引,用力甚勤。”沙汀《祖父的故事·巡官》:“老头子又会说那是官腔,不可靠的,而且旁征博引些事实来证明一切官腔之不可靠。”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幺伯娘还旁征博引,举出许多奉教不好的例来。”
网友释义
旁征博引,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出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史湘云影陈维崧,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徵博引,用力甚勤。”沙汀《祖父的故事·巡官》:“老头子又会说那是官腔,不可靠的,而且旁征博引些事实来证明一切官腔之不可靠。”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幺伯娘还旁征博引,举出许多奉教不好的例来。”【“旁征博引”常误写为“旁证博引”,应注意。】
汉语大词典
大量地引证材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史湘云影陈维崧,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徵博引,用力甚勤。”沙汀《祖父的故事·巡官》:“老头子又会说那是官腔,不可靠的,而且旁征博引些事实来证明一切官腔之不可靠。”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幺伯娘还旁征博引,举出许多奉教不好的例来。”
国语辞典
多方引证,以资征信,如:「经过这番旁征博引,他的论点更能被大家接受。」旁征博引[pángzhēngbóyǐn]⒈多方引证,以资征信。例如:「经过这番旁征博引,他的论点更能被大家接受。」成语解释旁征博引
其他释义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出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近反义词
旁征博引造句
1.不久,接到了许多答案,其中大多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地分析论证各人的功过轻重,然后拿出自己的看法。
2.要意识到在场的人们希望你。听众希望你的讲话兴味昂然、催人向上、旁征博引且风趣幽默。不愿看到你把事情搞砸。
3.要意识到在场的人们希望你成功。听众希望你的讲话兴味昂然、催人向上、旁征博引且风趣幽默。他们不愿看到你把事情搞砸。
4.再经过校报八辈子的寻根追底,旁征博引,山顶洞人祖上居然也曾发达过,勉强算得上名门之后了,渐渐一种来自山顶洞人的原始风尚开始在校园流行。
5.这一点是研究该课题的前辈们普遍认同的,所以无需再旁征博引来加以说明了。
6.此书现今最为流行的本子是中华书局于一九七四年出版的由王仲荦先生手自点校的标点本,该书旁征博引,考订精密。
7.在辩论会上他旁征博引,语锋犀利,已是锋芒毕露,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8.这样的话,老师们一定会精心准备,有的甚至会集毕生之所学,旁征博引,口吐珠玑,文采飞扬,激情澎湃。
9.龚明德先生寻找并分析这些旧日书简,旁征博引,缀连缝补,让其更贴近地面,非常有意义。
10.这篇论文,旁征博引,材料翔实,论证有力,写得棒极了。
旁征博引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