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切磋琢磨
qiē cuō zhuó mó

【拼音】:qiē cuō zhuó mó

【注音】:ㄑ一ㄝㄘㄨㄛㄓㄨㄛˊㄇㄛˊ

【词性】:成语。

【简体】:切磋琢磨

【繁体】:切磋琢磨

字义分解
切磋琢磨的解释
词语解释
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1)切、磋、琢、磨是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成器物。后用以比喻学习和研究问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⒈切、磋、琢、磨是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成器物。后用以比喻学习和研究问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例切磋琢磨,乃成宝器。——汉·王充《论衡》英educationasagradualpolishingprocess;
基础解释
古代把加工骨器叫“切”,加工象牙叫“磋”,加工玉器叫“琢”,加工石头叫“磨”。比喻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
引证解释
⒈亦作“切瑳琢磨”。⒉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引《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郭璞注:“皆治器之名也。”汉王充《论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寳器。”清叶燮《原诗·内篇上》:“切磋琢磨,屡治而益精。”⒊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引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北齐刘昼《新论·贵言》:“知交之於朋友,亦有切磋琢磨之义。”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鑠浸润之谗。”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萧乾《鱼饵·论坛·阵地》:“应该说曾起到了文艺界相互切磋琢磨的作用。”
综合释义
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网友释义
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学习长处,纠正缺点。
汉语大词典
亦作“切瑳琢磨”。(1).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郭璞注:“皆治器之名也。”汉王充《论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宝器。”清叶燮《原诗·内篇上》:“切磋琢磨,屡治而益精。”(2).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北齐刘昼《新论·贵言》:“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之义。”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萧乾《鱼饵·论坛·阵地》:“应该说曾起到了文艺界相互切磋琢磨的作用。”
国语辞典
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⒈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引《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近互相研究反不相为谋英语lit.cuttingandpolishing(idiom)​,fig.tolearnbyexchangingideasorexperiences成语解释切磋琢磨
成语词典版
01.北齐.刘昼《刘子.卷七.贵言》:「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如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02.《旧唐书.卷一六八.钱徽列传》:「卿大夫无进思尽忠之诚,多退有后言之谤;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03.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进士归礼部》:「于时场籍,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04.《朱子语类.卷二二.论语.学而篇下》:「《集注》中所谓『义理无穷』者,不是说无谄无骄至乐与好礼处便是义理无穷,自是说切磋琢磨处精而益精尔。」05.《醒世恒言.卷四零.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一旦出世,遇良工匠,切磋琢磨,方始成器。」06.清.叶燮《原诗.卷一.内篇上》:「苟于此数者无尤焉,此如治器然,切磋琢磨,屡治而益精,不可谓后此者不有加乎其前也。」
其他解释
言人修德成学,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见「切磋」条。《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诗经·衞风·淇奥》:「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集传:「治骨角者,既切以刀斧,而复磋以鑢锡。治玉石者,既琢以槌凿,而复磨以沙石。言其德之修饬有进而无已也。」;《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其他释义
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出处
汉·王充《论衡·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近反义词
切磋琢磨造句
1.遇到困难时,我们一起切磋琢磨,讨论解决办法。
2.除了努力不懈外,与人切磋琢磨,交换心得也是必要的。
3.我们常常在球场切磋琢磨,球技因此而精进不少。
4.故臣子之于君父,则有献可替否讽谏之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义。
5.在互动的学习中,能充分体会到切磋琢磨的乐趣。
6.大家在一起,切磋琢磨,可以相互提高。
7.能常和同学们切磋琢磨,学业会进步更快。
8.他们两人共同承担了一个科研课题,切磋琢磨,进展甚快。
9.遇见技术难题时,他们常在一起切磋琢磨
10.两国科学家聚在一起,切磋琢磨
切磋琢磨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