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布鼓
bù gǔ

【拼音】:bù gǔ

【注音】:ㄅㄨˋㄍㄨˇ

【结构】:布(半包围结构)鼓(左右结构)

字义分解
布鼓的解释
词语解释
《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
基础解释
以/'布鼓/'为浅陋之典。
引证解释
⒈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引《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晋葛洪《抱朴子·金丹》:“闻雷霆而觉布鼓之陋,见巨鲸而知寸介之细也。”唐李商隐《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捧爝火以干日御,动已光销;抱布鼓以诣雷门,忽然声寝。”
网络解释
布鼓布鼓,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七十六《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
综合释义
《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晋葛洪《抱朴子·金丹》:“闻雷霆而觉布鼓之陋,见巨鲸而知寸介之细也。”唐李商隐《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捧爝火以干日御,动已光销;抱布鼓以诣雷门,忽然声寝。”布鼓[bùgǔ]/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汉语大词典
《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晋葛洪《抱朴子·金丹》:“闻雷霆而觉布鼓之陋,见巨鲸而知寸介之细也。”唐李商隐《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捧爝火以干日御,动已光销;抱布鼓以诣雷门,忽然声寝。”
其他释义
1.《汉书.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后以'布鼓'为浅陋之典。
布鼓造句
1.骚乱中,一些黑莓手机拥有者互通声气,商讨攻击目标和通报警方动向,还有人利用群发功能大量散布鼓动骚乱的言论。
2.社会生活中,装模作样,布鼓雷门的人是举不胜举的。
3.不久前,济南市治安支队支队长窦庆福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布,鼓励市民24小时举报“黄赌毒”违法犯罪线索,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布雷者不特声音相似,亦兼布鼓雷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查字典www.chazidian.com布鼓造句]
布鼓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