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审问
shěn wèn

【拼音】:shěn wèn

【注音】:ㄕㄣˇㄨㄣˋ

【词性】:动词。

【结构】:审(上下结构)问(半包围结构)

【简体】:审问

【繁体】:審問

字义分解
审问的解释
词语解释
审问shěnwèn。(1)详细地问;仔细询问。审问[shěnwèn]⒈详细地问;仔细询问。例正在进行审问。英interrogate;
基础解释
审讯。
引证解释
⒈详细地问。谓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引《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宋叶适《题朱晦庵帖》:“方急迫了剧邑,乃不忘博学审问之功,他日闻其政,必异于今人也。”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常成二公》:“每岁二月上丁,习舞释菜。是日,举学士之版,视其艺之上下,审问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导之,讲论以勗之。”⒉引申指精审的见解。引明宋濂《<杜诗举隅>序》:“而《孝经》、《易》、《书》、《诗》……各有审问,不但笺杜诗而已也。”⒊详细询问。引金王若虚《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元来我嫂嫂门前等,他是个妇人家,无烛从来不夜行,我出门去审问个分明。”⒋审讯。引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当时执政,若且令边臣审问鬼章等,以阿里骨当立不立。”元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和復审问,乃谓曰:‘汝固非劫江贼,然何得隐讳东邻赎契钱八百千。’”巴金《关于<神·鬼·人>》:“我在神田区警察署受到审问的时候,有人问我怎样在普江认识他。”⒌确实的消息。引《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晋书·宣帝纪》:“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宋书·庐陵王义真传》:“初,高祖闻青泥败,未得义真审问,有前至者访之,并云闇夜奔败,无以知存亡。”
网络解释
审问(汉语词语)审问,指详细地问。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综合释义
详细地问。谓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宋叶适《题朱晦庵帖》:“方急迫了剧邑,乃不忘博学审问之功,他日闻其政,必异于今人也。”清梁章鉅《归田琐记·常成二公》:“每岁二月上丁,习舞释菜。是日,举学士之版,视其艺之上下,审问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导之,讲论以勗之。”引申指精审的见解。明宋濂《<杜诗举隅>序》:“而《孝经》、《易》、《书》、《诗》……各有审问,不但笺杜诗而已也。”详细询问。金王若虚《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元来我嫂嫂门前等,他是个妇人家,无烛从来不夜行,我出门去审问个分明。”审讯。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当时执政,若且令边臣审问鬼章等,以阿里骨当立不立。”元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和復审问,乃谓曰:‘汝固非劫江贼,然何得隐讳东邻赎契钱八百千。’”巴金《关于<神·鬼·人>》:“我在神田区警察署受到审问的时候,有人问我怎样在普江认识他。”确实的消息。《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晋书·宣帝纪》:“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宋书·庐陵王义真传》:“初,高祖闻青泥败,未得义真审问,有前至者访之,并云闇夜奔败,无以知存亡。”
汉语大词典
(1).详细地问。谓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叶适《题朱晦庵帖》:“方急迫了剧邑,乃不忘博学审问之功,他日闻其政,必异于今人也。”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常成二公》:“每岁二月上丁,习舞释菜。是日,举学士之版,视其艺之上下,审问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导之,讲论以勖之。”(2).引申指精审的见解。明宋濂《〈杜诗举隅〉序》:“而《孝经》、《易》、《书》、《诗》……各有审问,不但笺杜诗而已也。”(3).详细询问。金王若虚《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元来我嫂嫂门前等,他是个妇人家,无烛从来不夜行,我出门去审问个分明。”(4).审讯。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当时执政,若且令边臣审问鬼章等,以阿里骨当立不立。”元刘埙《隐居通议·杂录》:“和复审问,乃谓曰:‘汝固非劫江贼,然何得隐讳东邻赎契钱八百千。’”巴金《关于〈神·鬼·人〉》:“我在神田区警察署受到审问的时候,有人问我怎样在普江认识他。”(5).确实的消息。《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晋书·宣帝纪》:“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审问。”《宋书·庐陵王义真传》:“初,高祖闻青泥败,未得义真审问,有前至者访之,并云闇夜奔败,无以知存亡。”
国语辞典
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与案情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休宁县李知县提一干人犯到官,当堂审问时,你推我,我推你。」《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官落下轿子,要将他审问,夜役喝著叫他跪。」也作「审讯」。审问[shěnwèn]⒈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与案情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也作「审讯」。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休宁县李知县提一干人犯到官,当堂审问时,你推我,我推你。」《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官落下轿子,要将他审问,夜役喝著叫他跪。」近过堂鞫讯鞫问讯问⒉详细查问。引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元来我嫂嫂门前等,他是个妇女人家,无烛从来不夜行,我出门去审问个分明。」
辞典修订版
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与案情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休甯县李知县提一干人犯到官,当堂审问时,你推我,我推你。」《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官落下轿子,要将他审问,夜役喝着叫他跪。」也作「审讯」。详细查问。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元来我嫂嫂门前等,他是个妇女人家,无烛从来不夜行,我出门去审问个分明。」
辞典简编版
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 【造句】那名嫌犯在法官的审问下终于俯首认罪。
其他释义
1.详细地问。谓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2.引申指精审的见解。3.详细询问。4.审讯。5.确实的消息。
近反义词
审问造句
1.当年数名嫌犯被审问但一无所获。四年前,因为犯罪鉴定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警察局的“悬案小组”复查了“恋鞋癖”色魔的犯罪证据。
2.博学审问,这是学习应有的态度,决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
3.跟着查询拜访陈述的发布,陈述中的文字显现了审问者曾运用一些严酷的手腕,包罗要挟杀死一位疑犯的孩子。 
4.所以我就说,那么这就是个不道德的审问,所以你们应该把他封存起来,并且只在为了收集情报或者为了国家安全才使用它,但是不能用作刑事检控。
5.为了煽动话语,四方作了精心的编配,收听与记录的设备随处可见,观察、审问、表述等手段一应俱全。
6.从表面上看,逼问模式的审问看起来就像是常识:审问者想知道消息,受审者在坚持,不想把消息说出来。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中山手创,遗泽余芳,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
9.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0.五个形态代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也是醉了。
审问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