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调适
tiáo shì

【拼音】:tiáo shì

【简体】:调适

【繁体】:調適

字义分解
调适的解释
词语解释
⒈ 协调。⒉ 合适,适合。⒊ 犹调理;调养。调适[tiáoshì]⒈协调。⒉合适,适合。⒊犹调理;调养。
基础解释
协调。合适﹐适合。犹调理﹔调养。
引证解释
⒈ 协调。引:《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於东北,尽於西南;阴气起於西南,尽於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李少卿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章炳麟《文学说例》:“沟分畛域,无使两伤,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説则务动听闻,庶几调适上遂乎!”蔡元培《国文之将来》:“专重形式的美术,在乎支配均齐,节奏调适。”⒉ 合适,适合。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涂瓮》:“火盛喜破,微则难热,务令调适乃佳。”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在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世运相调适的时候,他是主张顺应的。”⒊ 犹调理;调养。引:《旧唐书·李珏传》:“当四体平和之,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⒈协调。引《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於东北,尽於西南;阴气起於西南,尽於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李少卿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章炳麟《文学说例》:“沟分畛域,无使两伤,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説则务动听闻,庶几调适上遂乎!”蔡元培《国文之将来》:“专重形式的美术,在乎支配均齐,节奏调适。”⒉合适,适合。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涂瓮》:“火盛喜破,微则难热,务令调适乃佳。”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在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世运相调适的时候,他是主张顺应的。”⒊犹调理;调养。引《旧唐书·李珏传》:“当四体平和之,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
综合释义
协调。《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於东北,尽於西南;阴气起於西南,尽於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李少卿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章炳麟《文学说例》:“沟分畛域,无使两伤,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説则务动听闻,庶几调适上遂乎!”蔡元培《国文之将来》:“专重形式的美术,在乎支配均齐,节奏调适。”合适,适合。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涂瓮》:“火盛喜破,微则难热,务令调适乃佳。”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在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世运相调适的时候,他是主张顺应的。”犹调理;调养。《旧唐书·李珏传》:“当四体平和之,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调适[舞蹈治疗名词。#####是指视觉器官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认知发展理论中,个体为顺应环境要求而形成心理改变的方式之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为与他人或团体保持和谐关系之自我改变也称之调适。当被应用于舞蹈治疗时焦点放在促进参与者的调适与沟通上,各种不同原因导致与社会接触时有困难的人,可发展出一些互动的接触。在这环境中,患者为了能与他人或团体沟通时,必须能查觉自己的身体讯号,以及了解他人姿势和动作沟通方式的慾望和能力。患者慾望和能力的发展以及内在的韵律必须与他人配合,这是一种调适的过程,调适是被用来发展社会关系的扩张和能力。能够与他人协调一致地律动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互动,例如:与他人一起沿着一定路线平行移动,或是在团体中转圆圈。在和别人相遇一开始就需要有这种协调,这种相处能否持久也有赖协调,因此,如何在这些互动中安逸自然便是团体治疗的目标之一──调适。互动、沟通、退缩、挫折、分享、容忍、接受批评,以及我们在治疗情境中所辨识出的团体动力之全面互动,这些都是调适的过程。《张氏心理学辞典》@@@@@、《DanceTherapy》@@@@@  依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个体在认知发展时,为了使内在心理状态达到平衡,必须发挥适应的能力,「同化」与「调适」是两个主要的历程(参见「同化」)。如果不能用既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刺激,就必须改变既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情境的要求。因此调适可补充同化之不足,故调适可以使认知结构不断的改变与扩大,这也是个体智能发展的整个过程。]舞蹈治疗名词。是指视觉器官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认知发展理论中,个体为顺应环境要求而形成心理改变的方式之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为与他人或团体保持和谐关系之自我改变也称之调适。当被应用于舞蹈治疗时焦点放在促进参与者的调适与沟通上,各种不同原因导致与社会接触时有困难的人,可发展出一些互动的接触。在这环境中,患者为了能与他人或团体沟通时,必须能查觉自己的身体讯号,以及了解他人姿势和动作沟通方式的慾望和能力。患者慾望和能力的发展以及内在的韵律必须与他人配合,这是一种调适的过程,调适是被用来发展社会关系的扩张和能力。能够与他人协调一致地律动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互动,例如:与他人一起沿着一定路线平行移动,或是在团体中转圆圈。在和别人相遇一开始就需要有这种协调,这种相处能否持久也有赖协调,因此,如何在这些互动中安逸自然便是团体治疗的目标之一──调适。互动、沟通、退缩、挫折、分享、容忍、接受批评,以及我们在治疗情境中所辨识出的团体动力之全面互动,这些都是调适的过程。《张氏心理学辞典》@@@@@、《DanceTherapy》@@@@@  依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个体在认知发展时,为了使内在心理状态达到平衡,必须发挥适应的能力,「同化」与「调适」是两个主要的历程(参见「同化」)。如果不能用既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刺激,就必须改变既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新情境的要求。因此调适可补充同化之不足,故调适可以使认知结构不断的改变与扩大,这也是个体智能发展的整个过程。
网友释义
调适,汉语词语,意思是协调。
汉语大词典
(1).协调。《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李少卿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章炳麟《文学说例》:“沟分畛域,无使两伤,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说则务动听闻,庶几调适上遂乎!”蔡元培《国文之将来》:“专重形式的美术,在乎支配均齐,节奏调适。”(2).合适,适合。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涂瓮》:“火盛喜破,微则难热,务令调适乃佳。”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在主观的努力与客观的世运相调适的时候,他是主张顺应的。”(3).犹调理;调养。《旧唐书·李珏传》:“当四体平和之,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
国语辞典
⒈ 调和顺适。引:《淮南子·诠言》:「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⒉ 心理学上指个体为顺应环境要求,而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符合环境的要求。调适[tiáoshì]⒈调和顺适。引《淮南子·诠言》:「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⒉心理学上指个体为顺应环境要求,而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符合环境的要求。
辞典修订版
调和顺适。《淮南子.诠言》:「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心理学上指个体为顺应环境要求,而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符合环境的要求。
辞典简编版
心理学上指个体为顺应环境要求,而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 【造句】面临如此重大的打击,他需要时间调适心理,然后重新出发。
其他释义
调整使适应:~家庭成员关系|学会自我心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调适造句
1.可以用越鞠丸加味养血镇静安神药调治,配以心理调适,音乐、食物疗法,疗效更好。
2.在这熟悉的土地上,我用固有的频率调适着我们的中小调,或抑扬顿措,或悲怆离合,众口难调,重复的步调走在熟悉的小道。
3.这个事实可被观察出来,涵盖在模拟的总标题下,有各种不同规模的调适
4.受苦,虽然有时痛彻心扉,却能刺激我们神志清明、性灵觉醒,在“痛定思痛”之后,教养我们的内涵,修正我们的行为,调适自己与天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便是一种进步,一种成长。
5.哪怕平时生命安全教育不那么到位,那么,高考后的心理调适和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急时抱佛脚的补课环节,更是不能忽略的。
6.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一些民族中的农牧兼营经济,是一种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和灵活调适功能的生计方式,杨庭硕先生将其称为“混成耕牧制”。
7.方寸已乱的他经过几天的调适,才恢復平静。
8.方寸已乱的他经过几天的调适,才恢复平静。
9.抵御和消除焦虑、挫折心理的产生及其影响,关键在于实习生的主观努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自我调适
10.本研究以汐止地区作为案例,针对当地一楼店家进行分析,透过问卷调查瞭解店家的洪患灾害识觉及其调适行为。
调适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单词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