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首鼠两端shǒushǔliǎngduān。(1)形容迟疑不决、瞻前顾后。
基础解释
首鼠:犹豫不决,欲进又退的样子。端:头。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引证解释
⒈犹豫不决、动摇不定貌。见《读书杂志馀编上·后汉书》。刘大白《<辞通>序》则谓首鼠、首施都是踌躇的迭韵转变字。引《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明史·傅珪传》:“吾儕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二章:“首鼠两端,似不是大论文家的态度。”亦作“首施两端”。《后汉书·邓训传》:“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王念孙曰:“首施,犹首尾也。首尾两端,即今人所云进退无据也。”
综合释义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何得~,坐待灭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网友释义
“首鼠两端”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为:“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表做事犹豫不决。
国语辞典
形容踌躇不决,瞻前顾后的样子。《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四》:「诡托于蹠犬之吠尧,是首鼠两端,进退无据,实狡黠反复之尤。」也作「首施两端」、「首尾两端」。
辞典修订版
形容踌躇不决,瞻前顾后的样子。《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四》:「诡托于跖犬之吠尧,是首鼠两端,进退无据,实狡黠反覆之尤。」也作「首施两端」、「首尾两端」。
成语词典版
01.《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源)02.南朝陈.虞寄〈谏陈宝应书〉:「此数人者,将军所亲信,首鼠两端,唯利是视。」03.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九出》:「不料这厮每做下来,着我首鼠两端,展转不决。」0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三.集部.别集类二六.愚庵小集》:「与钱谦益为同郡,初亦以其词场宿老,颇与倡酬。既而见其首鼠两端,居心反覆,薄其为人,遂与之绝。」05.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四》:「诡托于跖犬之吠尧,是首鼠两端,进退无据,实狡黠反覆之尤。」u001a
其他释义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典故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王太后这座靠山,加之汉武帝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胡作非为,骄横奢侈,营私舞弊,随意诬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窦婴要城南田,窦婴不给,又听说灌夫也替窦婴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窦婴结了怨(窦婴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为灌夫掌握着田蚡贪污受贿的事,所以田蚡欲将他和窦婴置之死地。有一次,田蚡结婚,王太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便下了诏书,吩咐诸侯、宗室、大臣们都到丞相府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气得破口大骂起来。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闹到了武帝那里,武帝便召集大臣们来研究。窦婴坚决反对对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则赞成治罪,有的惧伯田蚡的威势,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御史大夫韩安国说:“灌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了大功,虽说酒后闹事,但没有死罪。可丞相说他不对,也有道理,究竟如何处置,请皇上定吧!”,罢朝以后,在皇宫门外,田蚡招呼韩安国坐他的车子,而且很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这个秃老头子,你为何迟疑不决(首鼠两端)?”,后来,田蚡想法害死了窦婴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内心恐惧惊吓而死。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