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上言
shàng yán

【拼音】:shàng yán

【注音】:ㄕㄤˋ一ㄢˊ

【结构】:上(独体结构)言(独体结构)

【简体】:上言

【繁体】:上言

字义分解
上言的解释
词语解释
进呈言辞。上言[shàngyán]⒈进呈言辞。
基础解释
进呈言辞。
引证解释
⒈进呈言辞。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登为中牟令,上言於襄主曰:‘中牟有士曰中章、胥己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唐韩愈《荐士》诗:“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会当祭祀,中人魏忠贤欲代行礼。公知之,乃先期上言曰:‘天坛寅清之所……窃谓刑餘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饗祀之地乎。’”
网络解释
上言上言,汉语词汇。
释义
进呈言辞
综合释义
进呈言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登为中牟令,上言於襄主曰:‘中牟有士曰中章、胥己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唐韩愈《荐士》诗:“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会当祭祀,中人魏忠贤欲代行礼。公知之,乃先期上言曰:‘天坛寅清之所……窃谓刑餘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饗祀之地乎。’”上言[shàngyán]谓进呈言辞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登为中牟令,上言于襄王。」;《后汉书·朱儁传》:「嵩乃上言其状,而以功归儁。」上言[shàngyán]谓在上者之言也。《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猨,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故泽失火而林忧,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乾谷,上求楫而下致船。上言若丝,下言若纶。」
汉语大词典
进呈言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登为中牟令,上言于襄主曰:‘中牟有士曰中章、胥己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唐韩愈《荐士》诗:“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会当祭祀,中人魏忠贤欲代行礼。公知之,乃先期上言曰:‘天坛寅清之所……窃谓刑馀不宜近至尊,而况天神飨祀之地乎。’”
其他解释
1.谓进呈言辞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登为中牟令,上言于襄王。」;《后汉书·朱儁传》:「嵩乃上言其状,而以功归儁。」
其他释义
1.进呈言辞。
上言造句
1.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越跳越快,我不敢往下想了激动的上言不搭下语。
2.老人坐在一辆出租车上,言语支吾,听力不好,看样子得有八九十岁。
3.向师兄辩称他虽官卑职小,但因事涉弹劾总宰,甚至涉及皇后、公主的秘密上言,当然按敕不在此限。
4.乔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帝爱其才貌,欲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5.这些市场失灵的故事往往具有相同的特征,即逻辑上言之成理,实际上夸大了问题的普遍性,也忽视了市场本身就己经提供了的解决方案,而且错误地以为“市场失灵”就意味着“政府成功”,而没有考虑到用政府来替代市场,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失灵。
6.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7.坚持做下去,直到自己能从中领悟到真谛,幽默将会成为你身上言谈举止的一张名片,你也能在商务场合像商务人士一样游刃有余。
8.现在山西各地装备的火器不少,什么鸟铳三眼铳一窝蜂等种类繁多,却由于官吏的盘剥克扣,制作粗劣,威力很差,容易炸淌,某人根本看不上言,遂决定自己制作。
9.于天子郊外为强人所掠,身无盘费,且无车马,伶仃孤苦,无处逃窜,谨冒死上言
10.信上言之凿凿,誓誓旦旦,说有人偷偷灭了火,让烧造玻璃之事功败垂成。
上言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