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竹林七贤
zhú lín qī xián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注音】:ㄓㄨˊㄌ一ㄣˊㄑ一ㄒ一ㄢˊ

【简体】:竹林七贤

【繁体】:竹林七賢

字义分解
竹林七贤的解释
词语解释
魏·晋之间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崇奇任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竹林七贤[zhúlínqīxián]⒈魏·晋之间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崇奇任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
基础解释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
引证解释
⒈魏晋之间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崇奇任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竹林七子”。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网络解释
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综合释义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竹林七子”。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汉语大词典
魏晋之间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崇奇任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魏氏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谢公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竹林七子”。唐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国语辞典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zhúlínqīxián]⒈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辞典简编版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饮,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造句】竹林七贤是魏晋时代崇尚自由,反礼教的代表人物。
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其他释义
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他们相互友善,同游于竹林之中,故称。
竹林七贤造句
1.人物作品有十八罗汉图、竹林七贤图、八仙图等等。
2.“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便是“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的酒徒。
3.同为“竹林七贤”的刘伶,喝酒更是可怕,“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4.介绍竹林七贤由于志趣相投走到一起,相知相交,又因为产生分歧各奔东西。
5.另一位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他贫苦出身,因选人出色、功劳卓著,虽列位三公却始终耐住清贫。
6.与会学者们一致认为,当年“竹林七贤”的“竹林之游”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解放,冲破名教思想束缚,可以和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
7.竹林七贤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基本倾向,但在对名教与自然关系的体任上又有所差别。
8.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山涛,泾渭不分,无法相提并论。
9.你族伯王戎,身列竹林七贤之位,家有好李,恐怕人得其种,于是,卖李钻核。
10.以人的品质而论,品性相近的人,往往容易聚在一起,成为朋友,君子有君子的圈子,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小人也有小人的圈子,如唐朝的周兴与来俊臣。
竹林七贤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