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巴蜀
bā shǔ

【拼音】:bā shǔ

【注音】:ㄅㄚㄕㄨˇ

【结构】:巴(独体结构)蜀(上下结构)

【简体】:巴蜀

【繁体】:巴蜀

字义分解
巴蜀的解释
词语解释
巴国与蜀国。秦汉时,巴、蜀同在今四川省,后为四川省的别称。巴蜀[bāshǔ]⒈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引《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清林则徐《与纤》诗:“漫疑负弩经巴蜀,便当浮槎到女牛。”
网络解释
巴蜀(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巴蜀,是指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大致范围包括川、渝及其附近地区,即今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及陕南、鄂西等地。主要居民为汉族,也是汉地的一部份。
汉语大词典
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战国策·秦策一》:“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清林则徐《与纤》诗:“漫疑负弩经巴蜀,便当浮槎到女牛。”
国语辞典
巴蜀[bāshǔ]⒈巴国与蜀国。秦汉时,巴、蜀同在今四川省,后为四川省的别称。引《战国策·秦策一》:「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英语Sichuan,originallytwoprovincesofQinandHan德语Sichuan
辞典修订版
巴国与蜀国。秦汉时,巴、蜀同在今四川省,后为四川省的别称。《战国策.秦策一》:「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
其他释义
1.秦汉设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后用为四川的别称。
巴蜀造句
1.结束午餐,我们沿街慢行。路途中印象最深的,是锦里的巴蜀风情街。
2.以重庆火锅、成都火锅为代表的巴蜀火锅遍布全国。
3.巴蜀笑星“矮冬瓜”林晓东和师弟叶翔将以嘉宾身份,力捧四川评书大师罗世忠进社区的多场义演。
4.柳源家号称巴蜀第一大门阀,居然连祖坟荒成这样都没人管,真是咄咄怪事。
5.曾任巴蜀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6.巴蜀雅安,斯为福地。蒙顶茶乡,熊猫故里;忽生地震,同胞受难。蜀道虽难,跋涉可抵;万众一心,抗灾救济。众志成城,爱心传递。祈福雅安!
7.但是,据史籍记载,秦汉之际,五尺道已然商旅络绎,巴蜀因此殷富,交易物主要包括笮马、僰僮、髦牛等。
8.俄罗斯圣彼得堡艺术学校师生代表团回访巴蜀
9.雷氏世代皆通歧黄之术,名家辈出,恫瘝在抱,故能饮誉巴蜀,非偶然也。
10.风雨在击退燕南天之后,之所以不顾兵马疲顿,连续用兵冒险进攻险要的巴蜀,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在于为凉州补充足够的物质尤其是人口兵源。
巴蜀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