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⒈ 西汉·严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老·庄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成都卖卜[chéngdūmàibǔ]⒈西汉·严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老·庄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
基础解释
西汉·严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老·庄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
引证解释
⒈ 西汉严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老庄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引: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霸陵採樵路,成都卖卜钱。”亦省作“成都卜”。唐杜甫《游子》诗:“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⒈西汉严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老庄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引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霸陵採樵路,成都卖卜钱。”亦省作“成都卜”。唐杜甫《游子》诗:“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综合释义
西汉严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老庄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霸陵採樵路,成都卖卜钱。”亦省作“成都卜”。唐杜甫《游子》诗:“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成都卖卜[chéngdūmàibǔ]汉人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得钱可自足,即闭帘读书,着书十余万言。见《汉书.卷七二.王吉等传.序》。后用以比喻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
网友释义
chéngdūmàibǔ
汉语大词典
西汉严遵,字君平,卖卜于成都市,每日得到百钱,足以自养,即闭门下帘读书,博览无所不通,依老庄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修身自保,不为苟得,甚受蜀人敬爱。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用为卖卜、卜卦的典故。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亦省作“成都卜”。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国语辞典
⒈ 汉人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得钱可自足,即闭帘读书,著书十余万言。见《汉书·卷七二·王吉等传·序》。后用以比喻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引: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成都卖卜[chéngdūmàibǔ]⒈汉人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得钱可自足,即闭帘读书,著书十余万言。见《汉书·卷七二·王吉等传·序》。后用以比喻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引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
辞典修订版
汉人严君平在成都以卜筮为生,得钱可自足,即闭帘读书,着书十余万言。见《汉书.卷七二.王吉等传.序》。后用以比喻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霸陵采樵路,成都卖卜钱。」
其他释义
汉代人严光在成都时靠卖卜谋生。比喻不做官靠自己的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