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柔中
róu zhōng

【拼音】:róu zhōng

【注音】:ㄖㄡˊㄓㄨㄥ

【结构】:柔(上下结构)中(独体结构)

字义分解
柔中的解释
词语解释
1.谓柔顺而得中正之道。2.谓中心和明。柔中[róuzhōng]⒈谓柔顺而得中正之道。⒉谓中心和明。
基础解释
谓柔顺而得中正之道。谓中心和明。
引证解释
⒈谓柔顺而得中正之道。引《易·繫辞下》:“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韩康伯注:“柔之为道,须援而济,故有不利於远者,二之能无咎,柔而处中也。”⒉谓中心和明。引《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柔中渊映,芳猷兰祕。”吕向注:“柔,和也。言中心和明。”
综合释义
谓柔顺而得中正之道。《易·繫辞下》:“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韩康伯注:“柔之为道,须援而济,故有不利於远者,二之能无咎,柔而处中也。”谓中心和明。《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柔中渊映,芳猷兰祕。”吕向注:“柔,和也。言中心和明。”
汉语大词典
(1).谓柔顺而得中正之道。《易·系辞下》:“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韩康伯注:“柔之为道,须援而济,故有不利于远者,二之能无咎,柔而处中也。”(2).谓中心和明。《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柔中渊映,芳猷兰秘。”吕向注:“柔,和也。言中心和明。”
柔中造句
1.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柔中带刚的中庸之道,很适合肖邦这种诗意的音乐。不理解肖邦音乐的人可能会觉得比较柔和,但是深入了解肖邦之后,他的音乐其实是非常激昂的。
2.柳树千丝万缕,与苍松翠柏刚劲、挺拔的风格迥然不同。另外,它柔中带刚,刚柔相济。你瞧,池塘边,柳丝低垂,婀娜多姿;你看,池塘中,柳影摇曳,临风起舞。柳动影随,它就像是对镜梳妆的少女,又如舞袖飘飘的仙子。
3.山谷中有一座小阁楼,格调雅致,美观大方,美中带着丝丝霸气,刚中藏柔,柔中带刚,可见主人的强大与否。
4.早啊小友,刚才小友打的那套是什么拳法啊,倒是一套养生的好套路,此拳从心所欲,柔中寓刚,只是小友好像是初学得来,未能豁然贯通,想必是未遇良师指点。
5.手如同鳔胶相似,胳膊如同钢丝条一般,能将人以黏住或缠住,自己觉着诸方法不得手,此人又无一时格外用力,总是一气流行,此是暗柔中之内劲也。
6.在这样的季节里,我喜欢独自漫步在风的温柔中,倾听秋风的靡靡之音。
7.踱步上前,缓缓出指,连点其周身数处大穴,劲力柔中有刚,径直截断各处经脉,废其武功。
8.走累了虎步龙行,不妨尝试杨柳蛇腰。轻舞飞扬,是脉动健康。虬枝红梅,是柔中带刚。梅花三弄,是雪里芬芳。人瘦梅香,是蛇年吉祥。青春永不老,祝你蛇年好!
9.于右老的草书,笔力柔中带劲,有力透纸背之感。
10.于右老的草书,笔力柔中带劲,有力争上游之感。
柔中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