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志意
zhì yì

【拼音】:zhì yì

【注音】:ㄓˋ一ˋ

【结构】:志(上下结构)意(上下结构)

【简体】:志意

【繁体】:志意

字义分解
志意的解释
词语解释
思想;精神。意愿。犹意志。志意[zhìyì]⒈思想;精神。⒉意愿。⒊犹意志。
基础解释
思想;精神。意愿。犹意志。
引证解释
⒈思想;精神。引《荀子·修身》:“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韩诗外传》卷四:“血气平和,志意广大,行义塞天地,仁知之极也。”明方孝孺《送金文举归省序》:“自非志意之相同,道术之相感,乌能相恤而不厌哉!”⒉意愿。引《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归彦既地居将相,志意盈满,发言陵侮,旁若无人。”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三:“凤翔以监司贿致节鉞,志意已满,当不知有此语。”⒊犹意志。引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数月,山中大火,鸚鵡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宋陆游《贺汤丞相启》:“歷万变而志意愈坚。”
网络解释
志意志意是生理学名词,指精神意识活动中有关控制和适应的能力。
综合释义
思想;精神。《荀子·修身》:“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韩诗外传》卷四:“血气平和,志意广大,行义塞天地,仁知之极也。”明方孝孺《送金文举归省序》:“自非志意之相同,道术之相感,乌能相恤而不厌哉!”意愿。《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归彦既地居将相,志意盈满,发言陵侮,旁若无人。”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三:“凤翔以监司贿致节鉞,志意已满,当不知有此语。”犹意志。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数月,山中大火,鸚鵡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宋陆游《贺汤丞相启》:“歷万变而志意愈坚。”志意[zhìyì]志气愿望。《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文选.谢惠连.秋怀诗》:「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
汉语大词典
(1).思想;精神。《荀子·修身》:“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韩诗外传》卷四:“血气平和,志意广大,行义塞天地,仁知之极也。”明方孝孺《送金文举归省序》:“自非志意之相同,道术之相感,乌能相恤而不厌哉!”(2).意愿。《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归彦既地居将相,志意盈满,发言陵侮,旁若无人。”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三:“凤翔以监司贿致节钺,志意已满,当不知有此语。”(3).犹意志。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宋陆游《贺汤丞相启》:“历万变而志意愈坚。”
国语辞典
志气愿望。志意[zhìyì]⒈志气愿望。引《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文选·谢惠连·秋怀诗》:「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
辞典修订版
志气愿望。《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文选.谢惠连.秋怀诗》:「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
其他释义
1.思想;精神。2.意愿。3.犹意志。
志意造句
1.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2.云舒千鹤,海纳百川;文明中华,地阔天宽;国学礼记,世代流传;江山文章,皆成锦绣;再聚兰亭,曲水流觞;以诗咏志,意气慨慷;修身律己,臻于至善。
3.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
4.他做事主观,又不肯接受同志意见,我行我素,终于给工作造成了损失。
5.自去年九月,德意志、意大利与日本订立三国同盟以来,同恶共济,已成一侵略集团。
6.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遂踌躇满志,意欲重振朝纲,力挽颓政。
7.事实上,小型河口湾的造迹动物及其遗迹的研究能够更有效、更直接地为河口湾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生物和遗迹标志,意义重大。
8.第三讨论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与隐逸志意修而骄王公的思想,最后是结论。
9.故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有颜回、骞、雍侍。
10.谭志意赞了声好,运腕一抖,荡出了个冷森森的光圈。
志意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