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三支比量
sān zhī bǐ liáng

【拼音】:sān zhī bǐ liáng

【注音】:ㄙㄢㄓㄅ一ˇㄌ一ㄤˊ

字义分解
三支比量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三支比量[sānzhībǐliáng]⒈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引证解释
⒈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辩説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参见“三支”。引印度之辩,初宗,次因,次喻。(兼喻体、喻依。)大秦之辩,初喻体(近人译为大前提),次因(近人译为小前提),次宗。其为三支比量一矣。”
网络解释
三支比量sānzhībǐliángㄙㄢㄓㄧㄅㄧˇㄌㄧㄤˊ
综合释义
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辩説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印度之辩,初宗,次因,次喻。(兼喻体、喻依。)大秦之辩,初喻体(近人译为大前提),次因(近人译为小前提),次宗。其为三支比量一矣。”参见“三支”。
网友释义
sānzhībǐliángㄙㄢㄓㄧㄅㄧˇㄌㄧㄤˊ三支比量(1)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2).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辩说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印度之辩,初宗,次因,次喻。(兼喻体、喻依。)大秦之辩,初喻体(近人译为大前提),次因(近人译为小前提),次宗。其为三支比量一矣。”
汉语大词典
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辩说之道,先见其旨,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印度之辩,初宗,次因,次喻。(兼喻体、喻依。)大秦之辩,初喻体(近人译为大前提),次因(近人译为小前提),次宗。其为三支比量一矣。”参见“三支”。
其他释义
1.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三支比量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歇后语

相关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