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汉语词典
词语
当前位置:首页汉语词典 敛散
liǎn sàn

【拼音】:liǎn sàn

【注音】:ㄌ一ㄢˇㄙㄢˋ

【结构】:敛(左右结构)散(左右结构)

【繁体】:斂散

字义分解
敛散的解释
词语解释
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散[liǎnsàn]⒈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基础解释
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
引证解释
⒈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引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餘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明史·靳学颜传》:“宋则準民间正税之数,取二十分之一以为社。诚倣而推之……著为令,而岁岁修之,时其丰歉而敛散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积穀》:“敛散出易之际,尤其留心。”
网络解释
敛散敛散是运用国家权力收放货币或商品,以控制货币或商品流通的术语。如《管子·国蓄》中说:“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白居易《策林》中说:“圣王知其必然,于是作钱刀布帛之货,以时交易之,以时敛散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中说:“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敛散及开阖之法是《管子》轻重理论的具体运用。
综合释义
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汉语大词典
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馀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明史·靳学颜传》:“宋则准民间正税之数,取二十分之一以为社。诚仿而推之……著为令,而岁岁修之,时其丰歉而敛散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积谷》:“敛散出易之际,尤其留心。”
其他释义
1.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敛散造句
1.借鉴数论方法中的密率论,给出判别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密率判别法,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判定一些较难或不能给出通项表达式的级数的敛散性。
2.文章着重介绍了在正项级数比较审敛法的极限形式中,用等价无穷小的方法来判别正项级数的敛散性。
3.本文提出正项级数各不相同的敛散判别法事实上是以不同敛散速度的级数为标准而建立的,进而给出正项级数不同敛散判别法所依据的级数。(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86689/造句网)
4.本文提出正项级数各不相同的敛散判别法事实上是以不同敛散速度的级数为标准而建立的,进而给出正项级数不同敛散判别法所依据的级数。[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zj-286689/]
敛散相关知识
相关成语
相关词语
相关诗词
相关诗词

相关推荐

Top